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自测血压是适用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褂型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
所谓“白大褂型高血压”,是指有些患者特别容易紧张,放松时血压并不是太高,但是一看到医生,血压就蹭蹭往上蹿,这类患者尤其适合在家中自测血压。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适当监测血压状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的降压原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
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患者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把结果提供给医生,便于医生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以便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每个人的血压波动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血压波动曲线图,医生的治疗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有人凌晨血压高,这就需要临睡前服用降压药。这些年来,自测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
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掌握测量方法,也给自己和医生带来麻烦。有的患者不知道什么时间测血压,只要想起来就测,一天甚至测上几十次,其实没有必要。
在高血压发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和方法还是有差别的。如果在一天内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测量血压,高压超过135,低压超过85,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患了高血压。
如果患者血压时高时低,最好连续测量一个星期,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18~21时之间测量一次。 要提醒的是,每次测量前要静坐15分钟,然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本次测量血压值。
在治疗阶段,保持每天测量3次的频率,最好绘出血压波动曲线图。每次就诊的时候,带上自己测量的数值,给医生作为开药的参考。如中途改变治疗方案,则需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到正常水平,这时进入随访阶段。在随访阶段,如高血压控制得比较好,最好每周自测血压一次。
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最好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频繁的测量血压。
家庭自测选用血压计,最好用上臂式的血压计,不要用腕式血压计,因为前者更准确。
(实习编辑:黄丽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2014年10月8日是第十七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研究室主任陈鲁原指出,知晓,不仅要知道血压水平,更要知道水压水平代表的意义,知道家庭测量血压的重要性,知晓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擅长领域: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重症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包疾病、房颤复律及抗凝、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擅长领域:,擅长心血管及其他内科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下列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更有特长: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难治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速,室速,心动过缓;高脂血症;心肌炎和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尤其擅长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如:安装心脏起搏器;室上速、室速及房颤房扑的射频消融;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
擅长领域: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冠脉介入及介入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