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抢抓降压的12个“关键词”

2010-02-09 05:1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研究  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中风的危险仍比年龄配对的正常血压人群高2~3倍,提示除血压外,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近年来的多个研究证实,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管基础胆固醇高低,加用他汀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他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胆固醇外,还具有抗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甚至消退斑块、改善血管病变的作用。<br>

  关键词7:治疗趁早

  降压治疗越早越好,但永远都不晚。

  如今,高血压治疗的总的趋势是重心前移。千万不要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后才去治疗,那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即使能保住性命,但致残后的生活质量下降及巨额的医疗 支出,会给患者、家庭,以及国家带来极大的负担。

  世界卫生 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经过许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后规定:正常人的血压要小于130/85毫米汞柱,最理想的血压要小于120/80毫米汞柱;当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时,称为高血压;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130/85~140/90毫米汞柱),称为正常血压高值。研究还发现,即便在正常血压范围,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每升高20/10毫米汞柱,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肾脏疾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大。

  正常血压高值者,首先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包括减肥 、限盐、运动、戒烟限酒、减压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甚至12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一旦血压超过130/85毫米汞柱,就应该开始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给予药物降压治疗。当确诊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衰)、肾脏疾病(蛋白尿、肾功能降低)时,一旦血压高于120/80毫米汞柱,就可以开始药物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

  不少人认为老年人血压偏高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事实并非如此。老年人血压(主要是收缩压)确实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每10年可升高10毫米汞柱,但仍不应超过上述标准。老年人群的这种收缩压和脉压升高,是比单纯舒张压升高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近年来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试验(HYVET研究等)也证实,年龄本身不是拒绝降压治疗的理由,即使是高龄人群,开始降压治疗也为时不晚,更没有理由中断耐受性良好的降压治疗。有选择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适度降压是能获益的。

  专家忠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症状轻重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症状的患者因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后果反而更严重。因此,一旦发现血压超标 ,无论年龄大小、有无症状,都应该尽早开始降压治疗。

  关键词8:降压达标

  确保血压达标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在我国,高血压治疗达标率极低。

  调查发现,血压控制不达标的人群比血压达标的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要大得多。因此,国内外所有高血压治疗、管理的相关机构与组织都积极呼吁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尽早地控制达标,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然而在我国,许多高血压患者以为只要服点降压药就行了,平时不监测血压;甚至许多患者明知自己血压高,却“视而不见”,根本不把降压当回事。我国血压达标率仅占治疗人群的1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绝大数高血压患者面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世界卫生 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规定:普通高血压患者,没有心、脑、肾器官损害,也没有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中风(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如蛋白尿、肾功能降低)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老年人同样也需要积极地控制血压,但降压力求缓慢,不宜操之过急。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收缩压很高,舒张压较低,脉压大。收缩压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但舒张压太低,也会影响冠状动脉的血供,加重心肌缺血。因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一般情况,老年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当舒张压低于70毫米汞柱,特别是有心、脑缺血症状时,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也算达标。

  专家忠告: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确保血压达标,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力度不宜过大。双侧颈动脉有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导致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死。

  关键词9:减少波动

  血压忽高忽低比血压持续升高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伤。

  人的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会出现一种生物钟似的节律性波动。一般清晨时血压较高,下午3~7时血压亦较高,中午和晚间睡眠后血压较低,心率较慢。此外,血压还会随气候、情绪、环境等影响而变化,如冬季高、夏季低,安静、休息、心平气和状态下较低,劳动、运动、情绪变化、进食、吸烟 、饮酒、喝咖啡、排便时较高。高血压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处于激活状态,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

  多项研究 显示:在决定靶器官损伤(心、脑、肾、血管)的各项因素中,血压水平固然重要,但血压波动性更重要。血压波动大者,器官损伤严重。究其原因,主要与忽高忽低的血流长期冲击血管壁,容易造成内皮破损和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破口处发生脂质沉积、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硬化有关。

  专家忠告: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坚持服药很重要,但要避免医源性或人为造成的血压波动。一些每天服药3~4次的短效降压药,易造成血压忽高忽低,漏服时更易人为造成血压波动,危害很大。如果有条件,提倡服用长效降压药,以保持血压平稳。研究表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也能使降压更持久而稳定。

  关键词10:处方个体化

  用药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用药”的原则,综合各种客观因素,以期用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

  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地说,药物治疗高血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以最小的有效剂量获得最好的疗效,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②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降压谷峰比值大于50%),使全天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避免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中风或心脏病发作。③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宜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当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5类:利尿药、?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各类降压药各有优缺点,合理选择是关键。此外,降压药的选用除了要考虑降压药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如是否存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以及患者以往用药经验、经济承受能力等。

  专家忠告:部分高血压患者不愿长期服药治疗,总想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很多虚假医药广告就是利用这一点欺骗患者,如“高血压研究 获重大突破,高血压患者从此不再需要终身服药”“高血压克星,保证治愈,无效退款”等。这些广告中的药物往往成分不明,作用不清。更为可恶的是,有些广告打着“传统中医药”的旗号,外加一些现今流行的科技名词(如纳米、基因等)来蒙骗患者,不仅延误了患者的病情,还严重损害了祖国医学的声誉。高血压患者必须知道,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目前尚无法根治,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和高血压
  • 复方三嗪芦丁片

    用于早期和中期高血压病。[详细]

    去看看 ¥0.0
  • 芦丁片

    主要用于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出血症,也用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等的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0.0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适用于单用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获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单独用药,也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详细]

    去看看 ¥13.49
擅长糖尿病和高血压专家更多
  • 李怡主任医师北京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老年病、中医内科杂症等。

  • 芦海副主任医师北京华信医院

    擅长领域:综合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

  • 杨俊峰副主任医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部激光手术、眼底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的眼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