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产生了血凝块,使冠状动脉的一支突然完全堵塞,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发生严重缺血坏死,叫做急性心肌梗塞。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轻人发病也屡见不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急性心肌梗塞的“始作俑者”
心肌梗塞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如情绪波动,身体过于劳累,饮食问题,感染,手术等,有时甚至可能在睡眠中发病。为了防止心肌梗死的发作,在良好的情绪下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饮食过量,避免肥胖,戒烟、酒,还要特别注意季节变化的保暖,适量运动。
心肌梗塞高危人群,具备以下的危险因素越多,心肌梗塞病发的几率也就越大,应尽量避免。
1.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或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往往使病人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心肌需氧量猛然增加,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梗塞。
2.情绪激动:情绪过份激动和精神紧张也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原因,严重者可发生猝死。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每十场球赛平均有8名观众发生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据国外资料报道,周末、假日心肌梗塞发病率相对增高。饱餐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后,血内脂肪酸骤然增高,引起血液粘稠度突然增加,血小板高度聚集,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过量饮酒,大量饮用浓咖啡亦可致冠状动脉持续痉挛而发生心肌梗塞。
4.大手术后:手术后的疼痛刺激和全身麻醉,血压降低均可诱发急性心梗。
5.大出血休克;休克时血压过低,冠状动脉灌注量不足,加上大出血给机体一个很大的刺激,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改变,而诱发心肌梗塞。
急性心梗“梗”前信号
急性心梗起始症状不尽相同,出现先兆症状前有明显诱因:运动过多、体力负荷过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气候变化: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
1、疼痛为起始症状
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即胸骨后或在心前区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有时是上腹部痛,同时胸骨后有憋闷不适;个别病人的疼痛部位在下颌、颈部、牙齿或者下肢痛。疼痛发作剧烈而持久,时间大于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有全身大汗及恶心、呕吐。
2、急性心力衰竭为起始症状
3、昏厥为起始症状
多发生在心绞痛30分钟内,病人突然昏倒,意识不清,但很快苏醒,可伴有恶心、呕吐。
4、心律失常为起始症状
表现为心慌、胸闷,脉搏出现多次连续的“漏跳”摸不清脉搏;出现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大于100次);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50次左右)。
5、休克为起始症状
病人感到虚弱、出冷汗、头晕、面色苍白、肢体湿冷、脉搏细弱,测血压很低或者测不出血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心血管及其他内科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下列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更有特长: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难治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速,室速,心动过缓;高脂血症;心肌炎和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尤其擅长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如:安装心脏起搏器;室上速、室速及房颤房扑的射频消融;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
擅长领域:心血管危重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和非药物的处理,各种心力衰竭、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抢救、顽固性高血压、重症高血压,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治和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及对救治重症孕产妇合并心血管急症。对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擅长领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