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跳的次数是有限的,心跳的快慢决定着人寿命的长短,所以心率越慢的人,活的时间就越长。”这就话乍一看似乎是那么的一回事,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妙姐今天就带着大家来探讨一下“心率越慢越长寿”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
什么是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人在非睡眠状态下的心跳是50-100次/分钟,心跳高于每分钟100次是心动过速,低于50次是心动过缓。
心率越慢,寿命真的越长吗?
人寿命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基因、饮食、疾病等因素,所以“心率越慢越长寿”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当我们的心跳低于50次/分钟时就是心动过缓了,长时间的心动过缓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还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脏通过推动血液的流动,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当中。心动过缓的人群心脏跳动的频率慢,血液到达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血量就会减少,造成缺血,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心悸、没有力气、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昏厥。
不要以为心脏跳动的频率越慢就真的越长寿,当各个器官的供血量不足时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更别提长寿了。
心动过缓不一定要就医:
有的小伙伴发现自己心跳频率很慢,就认为自己是患有心脏病,紧张的不行,非要到医院检查一遍才放心。可你们知道吗,发生心动过缓不一定是心脏病。
大家都知道运动员的身体很强壮,可运动员的心跳频率比我们正常人要慢,也会发生心动过缓,这是运动员长时间的体力训练引起的。
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使心脏的泵血能力变强,心脏的每一次跳动输出的血量增加,同样的血量通过更少的心跳次数输出,所以心跳频率就会变慢。同样,长时间运动或者进行体力劳动的人也会发生心动过缓,这种大多属于生理性心动过缓,如果身体没有发生其他不适反应,不用那么过度紧张。
另外,服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地尔硫卓等药物的人也需要注意,,这些药物也会导致心动过缓,在服药期间还要密切监测心率,其中洋地黄类药物还可能造成心动过快,所以发生身体不适时要如实告知医生。
3类疾病也会引起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不仅仅有生理性的,还有病理性,当发生心动过缓时也要警惕一些疾病的发生。
因心脏疾病发生心动过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用来调配我们的心跳的窦房结及周围的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无法将血液正常送出,引起心动过缓,导致大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发生昏厥。
另一种是由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和心室之间传导系统出现障碍,导致的心动过缓。同样也会引起大脑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昏厥,甚至死亡。
最后,除心脏疾病外其他非心脏疾病也会引起心动过缓,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有肾脏疾病、颅内高压等。
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素,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率,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使心肌无力收缩,从而导致心动过缓;肾脏发生问题时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能将身体中的钾排出体外,在体内堆积,导致高钾血症,引起心动过缓;当颅内压增高时身体会通过降低心率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来保证脑供血供氧。
所以大家在发生心动过缓时,还应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当身体发生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总结:
“心率越慢越长寿”这句话是不科学的。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单纯的心动过缓不需要过度紧张,但如果同时伴有头昏、眼前发黑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就医。
参考资料:
《吃这几类药你测心率了吗?可能导致心跳变慢》 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心跳慢不一定是心脏病!这几类疾病也会影响心跳》 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心跳过慢莫大意》曾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冠脉介入及介入后治疗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
擅长领域:特别精通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 PCI ),熟练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和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