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高胆固醇血症,你知道多少

2019-10-31 16:41:5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你了解高胆固醇血症么,你知道胆固醇么?你知道胆固醇数值降低到多少才是合适的么?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高胆固醇血症的知识。

  专家介绍:

  马怀英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CCU病房主任

  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曾在北京安贞医院进修

  擅长心血管病诊治,曾获得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朝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辽宁省青年科技进步奖,朝阳市十佳青年医师,朝阳市医学会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辽宁省医学会冠心病组组员,辽宁省医学会老年病学组委员。

  你了解高胆固醇血症么,你知道胆固醇么?你知道胆固醇数值降低到多少才是合适的么?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高胆固醇血症的知识。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新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的堆积使动脉狭窄,血液难以通过,引起血压升高,器官缺血;还导致血管壁僵硬、弹性下降;斑块破裂时会导致炎症和血块的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心脏和脑血管造成血流突然中断时,就引发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这是高胆固醇血症最危险的后果。

  知道了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那么胆固醇的作用有哪些呢?早在18世纪人们已经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有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也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前体。胆固醇经代谢还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而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3。但是胆固醇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此外,还有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被称为“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偏高,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被称为“坏胆固醇”。“坏胆固醇”就一定坏么?

  胆固醇这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它同脂肪一样不溶于水,只能借助载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转运,如果没有脂蛋白,胆固醇就不能与血液相溶,就像菜汤里的油花漂浮在水面。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分别负担在血液中转运外源性脂肪、内源性脂肪和胆固醇的输送与回收。因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负担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而不负责将送出的胆固醇收回,且送出的部分胆固醇被氧化,身体的组织细胞对氧化的胆固醇不能吸收利用,故导致这些被氧化的胆固醇滞留在血液中,并黏附在血管壁上。由此被人们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结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参与细胞与细胞膜的构成,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起着不可低估的效用。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第三,胆固醇是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这些激素与人的生理反应、水和电解质代谢、生殖繁衍关系密切,若其原料匮乏,势必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

  那么,胆固醇低了会怎样呢?

  首先,胆固醇降低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引发脑卒中等疾病。我们知道,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过低,就会影响到细胞膜的稳定性,使细胞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最终影响到血管的弹性。

  低胆固醇者免疫力下降,激素缺乏。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其中孕醇酮、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的前体都是胆固醇。这些激素对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人体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比如皮质激素合成减少,就会导致应激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

  最后,低胆固醇者易冲动。科学研究发现,胆固醇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成分。生物膜中的胆固醇结合疏松,可与血清胆固醇自由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降低可使脑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减少,从而使细胞上依附于脂类的5-羟色胺受体减少。临床医学已证实,脑中5-羟色胺低下时,有自杀倾向的抑郁行为和侵袭行为增加。

  综上所述,胆固醇其实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用的物质,血液中的胆固醇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并非越低越好。

  在对待食物胆固醇方面,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胆固醇极其有害,坚决不吃或尽可能不吃。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对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对人体无多大危害,人们无需禁忌。这种认识也是极片面的,缺乏对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长期过量的摄入食物胆固醇,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人群来说,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也已经取消了对于膳食胆固醇的限制,但胆固醇超标的人群还是建议适当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心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高脂血症,恰恰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中动脉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以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脏疾病,严重者可以发生猝死。

  你知道吗?下边的人群都容易患高脂血症

  1.肥胖,

  2.高血压,

  3.糖尿病,

  4.女性更年期,

  5.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胆固醇升高;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胆固醇可降低)。

  肥胖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常表现为甘油三酯高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但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高,也应服用小剂量他汀。这对预防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十分重要。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也常有胆固醇升高。慢性肾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与缺血性卒中。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临床意义的高血脂症:

  1、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A型):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

  2、高胆固醇血症(B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

  3、混合型高脂血症(C型):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预防型(D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mmol/L。 (其中任何一条符合都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制定的2019年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刚刚正式颁布,很多媒体已对此进行了报道。新指南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提出了推荐建议:

  1)心血管低危患者LDL-C控制目标为<3.0 mmol/L;

  2)中度心血管风险患者LDL-C控制目标为<2.6 mmol/L;

  3)心血管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为<1.8 mmol/L;

  4)心血管风险极度高危的患者LDL-C目标值为<1.4 mmol/L;

  5)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经过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后,2年之内仍出现复发性血管事件,可考虑将LDL-C降至<1.0 mmol/L。

  需要指出的是,指南中对于极度高危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定义更为宽泛,包括:确诊的ASCVD患者,即此前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外周动脉疾病。冠脉造影或冠脉CT证实两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50%、或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50%也纳入极度高危的范畴。糖尿病合并靶器官损害(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或肾病)或合并至少3种主要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20年、重度慢性肾病(eGFR<30 mL/min/1.73 m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ASCVD或伴有另外1种主要危险因素、以及计算10年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SCORE评分≥10%者均属于极度高危患者。

  指南所定义的极度高危患者涵盖面非常广泛,既包括二级预防对象,也包括部分一级预防对象。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患者需要将LDL-C控制在1.4 mmol/L以下。指南中所定义的高危心血管患者包括:总胆固醇>8.0 mmol/L、LDL-C>4.9mmol/L的患者,或血压≥180/110 mmHg的患者,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伴靶器官损害但糖尿病病程≥10年者或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eGFR为30-59 mL/min/1.73 m2的中度慢性肾病患者,以及计算10年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SCORE评分为5%~10%之间的患者均属于高危人群。这意味着,大量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象应将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已成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大趋势。

  面对高胆固醇血症这个“隐形杀手”,首先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饮食有节有度,维持合适的体重和适度运动。因此,防治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并积极监测胆固醇的数值变化:

  1、合理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

  2、控制体重:能量摄入应低于身体能量消耗,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kg/m2)

  3、坚持运动: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4、戒烟限酒:完全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限制饮酒

  但是生活干预仅能减少部分外源性胆固醇的,无法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只有通过药物治疗,才能降低体内占绝大部分的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目前医学界和众多权威指南一致公认他汀是降低“坏”胆固醇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大的首选药物。对于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等要积极治疗,监测总胆固醇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