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内科医生:管好这“三围”,冠心病、高血压不会轻易找上

2019-09-18 14:31:2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近年来,虽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卓有成效,然而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且处于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话题,于是网上就有一些言论说,腰围、小腿围、越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到底真相是怎样的?我们今天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月平,让她为我们答疑解惑。

1.腰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腰围肥胖分两类,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皮肤下方,为脂肪型肥胖;内脏脂肪主要堆积在胃、肾脏、心脏和胰腺等主要脏器,为内脏型即中心型肥胖。临床研究证实,与皮下脂肪型肥胖相比,内脏脂肪型肥胖才是导致人体胰岛素抵抗、血脂增高、血压升高、继而出现心血管疾病关键因素。

当然,并不是内脏脂肪型腰围大的人就立马患上心血管疾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顺序关系,即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这是一个代谢异常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终点疾病发生的过程。因此,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临床实践中,目前都在使用种族特异性的腰围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所以,小伙伴们注意了,体脂储藏在腹部(腹内脂肪)比皮下脂肪带来更高的心血管病风险!测量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简便方法,如何测量自己的腹内脂肪?

人处在水平站立位,测量脐上1cm处水平面腹部周径的大小。我国成人腰围的分类:正常范围男性<85cm,女性<80cm。当腰围85cm≤男性<90cm、80cm≤女性<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前期。当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2.颈围与冠心病的关系

腰围对于相关代谢风险的预测价值已获公认,但其也存在不足。例如,腰围的预测作用可因为患者皮下脂肪的多少而明显不同,单纯依据腰围进行评估,也不足以表现患者的代谢综合。

在2015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年会上有研究者提出颈围可能是预测脂肪量(fat mass)的一个更好指标,在预测严重肥胖患者的代谢风险方面,颈围可能比腰围具有更高的价值。

女性的颈围>36 cm,男性的颈围>39 cm,可能是判断其代谢预后的最佳切点,但是目前的大规模研究缺乏,还不像腰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更被认可。

3.腰臀比的意义

腰臀比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简单人体测量指数,据WHO的标准显示,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长期生存率较低

但近年来,国外陆续有研究发现,不管在男性还是女性, 腰围与内脏脂肪含量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强于腰臀围比,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4.这些体征也能预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较于冠心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黄色瘤、角膜弓及Frank征是比较直观、经济及易于评价的临床体征,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的筛查和诊疗工作。当然,发现这些体征也并不一定都合并冠心病,但是一定要引起警惕,尽早诊疗!

5.国人如何科学预测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以上的方法都只是一些参考方法,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分层、才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基础。

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在3年以前,我国都是应用国外的预测模型。2016年,顾东风带领团队开发了针对国人的China-PAR10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10年内发生ASCVD的风险。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需纳入: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城市或农村),地域(北方或南方,以长江为界),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有糖尿病,现在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更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

具体测试方式可登陆http://www.cvdrisk.com.cn/ASCVD/Eval,即可免费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如果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0%,视为心血管病高危,10年风险为5.0%~9.9%视为中危,<5%为低危。对于年龄20~59岁且10年风险中、低危的个体,还应进行心血管病终生风险评估。终生风险<32.8%,视为终生风险低危;终生风险≥32.8%,视为终生风险高危。对于终生风险高危个体,还需加强警惕,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早期预防心血管病。

6.如何科学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物的多样和能量平衡。

限制钠盐的摄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逐渐降到世界卫生组织(钠盐5g/d)或中国营养学会(钠盐6g/d)的推荐量。另外,我国成年人膳食钾摄入不足、钠钾比偏高,建议可以选择 “低钠盐”,以达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

增加活动:推荐成年人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进行5天(达到至少150分钟/ 周);或每天进行15分钟,每周5天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达到至少75分钟/周);或两者的组合,每阶段的 运动至少持续 10分钟。

控制吸烟:戒烟可使冠心病、脑卒中发病风险及男性全因亡风险降低,不吸烟或戒烟可在成年人中减少 3.6%的心血管病发病,戒烟时间越长获益越 多,且即使50岁以后开始戒烟仍然降低吸烟者38%的烟草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李月平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内科中心

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对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有较深入研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血脂紊乱以及快速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多项临床科研,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参译心血管著作10余部。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任北京医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心血管重症疑难病分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