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拔血罐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023-10-09 03:05:2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拔血罐后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电解质失衡、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拔血罐后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电解质失衡、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和肢体血管平滑肌的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

2.药物副作用

部分患者在拔血罐后可能会因为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不适感,此时如果合并应用了扩血管药物,则容易加重不适症状,进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硝普纳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等扩血管药物。

3.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失衡是指体内钠、钾、钙、镁等离子浓度偏离正常范围,会影响细胞内外液体分布,进而干扰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导致血液回流至大脑减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纠正电解质失衡通常需要静脉输注电解质平衡溶液,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4.血管舒缩功能异常

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指血管对各种刺激因素的反应不一致,会导致血管过度扩张或收缩,使血液流动不稳定,从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针对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可以考虑使用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等药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5.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应身体各处,导致血液滞留并积聚在下肢,当突然站立时,血液快速回流至头部,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需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则需遵循医嘱选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

日常生活中应密切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特别是在改变姿势后,以早期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