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异位激动点提前激动,使心脏产生1次提早的搏动。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正常人和心脏病人都可出现心脏早搏。根据异位激动点的部位,心脏早搏可分为起源于心室的“室性早搏”和起源于心室以上部位的“室上性早搏”,后者有可分为“房性早搏”和“房室交接区早搏”。
心脏早搏产生的症状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早搏产生的不适感觉,如心脏提早的搏动感(常感觉到1 次强烈的心跳)、心脏停跳感、或“被揪一下”等感觉。其二是早搏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闷、气促等。症状的轻重程度常与早搏的提前程度、发作频度、个体的关注程度有关。
早搏本身并没有危险性,但早搏可能触发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可能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常有明显的症状,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室性早搏可能触发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判断室性早搏是否有潜在的危险性,主要依据患者有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有无心功能不全等指标。
早搏与心脏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70%~90%以上的正常人也可出现早搏。如无其他诊断依据,仅凭早搏就诊断有心脏病是极其错误的。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如果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心肌炎;对于老年人,如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冠心病,其后果也势必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产生医源性的心理性疾病。这些后果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
早搏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方法,作用是减少早搏、预防心动过速的发生。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尽量避免。射频消融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中的心律失常病灶组织,永久性消除心律失常病灶,这是治根治本的方法,根治成功率可达95%以上。
早搏的治疗目的有二,其一是缓解症状,其二是降低其潜在的危险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危险性者,最好的治疗就是不治疗或只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但无危险性者,治疗的目的只是缓解症状,而不是消除早搏。治疗上首先采取心理或安慰剂治疗,如无效则可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如仍无效,才可选用其他短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一旦缓解或消失,治疗就应停止。对于早搏引起心动过速、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者,则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早搏、预防心动过速的发生,最好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以使早搏和心动过速得到根治。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过去很多人有心脑血管疾病表现的时候,经检查才得知患上了此种疾病,猝死的风险大,像是病人睡眠中“隐身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