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冠脉支架手术并不是万能的

2010-12-22 05:4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冠脉放置支架等同于“给心脏上保险”,冠心病人只要施行了此类手术,从此便可“一劳永逸”,无需吃药便可远离心绞痛、避免心肌梗死?——不少冠心病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却是一厢情愿。<br>

 ●这是误解。专家指出,支架手术并非万能,术后病因仍无法解除。

  ●支架治疗之获益是建立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做保障,术后患者的危情仍会“此伏彼起”。因此,除了遵医嘱继续服药之外,术后患者更要着手培养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冠脉放置支架等同于“给心脏上保险”,冠心病人只要施了此类手术,从此便可“一劳永逸”,无需吃药便可远离心绞痛、避免心肌梗死?——不少冠心病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却是一厢情愿。

  专家客观评价道:冠脉放置支架的介入疗法,代替了部分心脏外科搭桥手术,的确能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但支架并非万能,在心脏置入支架是不得已的治疗手段,术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心血管的局部疏通问题,但并不能彻底改变血管腔的狭窄病因,更无法保证其他“非罪犯”血管永远畅通无阻,因此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可能。冠心病患者应谨记:支架术后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养绝对不能停!

  支架术后出现严重心梗

  65岁的刘伯患冠心病已多年,一年前经常出现心绞痛,后来在某大医院做了支架介入治疗。心脏冠脉中放了两个药物涂层支架后,刘伯的心绞痛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出院时,医生又给刘伯开了些药,但刘伯觉得没有什么不适,吃药“有点多余”,于是经常吃吃停停,后来也就干脆不吃了。

  而平日里,刘伯在跟亲友的聚会宴中比过去“更放得开了”,以为“能吃就是福”,每次都讲究吃好喝好,尽兴而归。岂知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刘伯的心绞痛再次发作,而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医院一查,冠脉已出现血栓并发展成严重的心肌梗死。

  解读

  支架并非万能,术后病因仍在

  “这样的病例其实不少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伟教授告诉记者,临床上,他经常遇到一些冠脉支架术后仍需“回炉”的患者。据介绍,目前,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用得较多的是药物涂层支架,即将药物通过适当的方法涂布于支架表面,使之形成一个药物池,在血液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下,药物不断从支架表面洗以发挥作用。由于它具有靶向性好、药物在局部组织中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最有前途的介入疗法之一。正因如此,不少术后无不适症状的患者误认为体内已经有能够“源源不断”释放药效的支架存在,因此便可“一劳永逸”,不再吃药。

  “这是误解!支架手术并非万能,术后病因仍无法解除。”吴伟提醒说,支架手术虽能替代部分心脏搭桥手术,减少创伤和痛苦,并能尽快起到缓解症状、改善局部心肌缺血的作用,但术后只能改善放置部位的病变血管狭窄问题,只是把斑块“挤”在支架之外,而不是把血管斑块“割”出来,也不能改变整个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趋势。即使是药物涂层支架也只能起局部作用,而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狭窄的点很多。

  “从理论上讲,易诱发血栓形成可以说是药物涂层支架从‘娘胎’里就形成的‘先天缺陷’。”吴伟指出,因为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血管再狭窄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延缓了内皮对支架的完全覆盖,导致晚期支架贴壁不良、载体或金属局部出现过敏性血管炎,成为晚期血栓形成的诱因。因此,即使是采用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治疗,术后仍必须吃足一年的氯吡格雷,并终身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抗血栓,积极预防其他血管段的粥样硬化和狭窄病变。

  提醒

  术后吃药调养切莫停

  “支架介入治疗,只是对肇事‘罪犯血管’进行‘处置’,但术后,原先的‘非罪犯血管’仍有可能‘滋事’。所以,除了稳定‘罪犯血管’,同样需要通过治疗调养来防止其他‘非罪犯血管’变坏!”吴伟指出,支架术后防治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非罪犯血管”的病变预防,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

  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做了介入治疗后的病人出现新的更严重的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等病变,吴伟认为,这与他们放松了对原先“非罪犯血管”的“管制”,比如擅自停药,甚至继续烟酒不停、胡吃海喝不无关系。他强调,支架治疗之获益是建立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做保障,术后患者的危情仍会“此伏彼起”,甚至会旧病未除,又添新痛。

  探索

  中医药清热活血有助调治

  “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和治未病的理念,对协同解决支架术后面临的问题有积极作用。”吴伟指出,冠心病虽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但病症与我国古代医家所讲的“胸痹心痛”症相近似。而“胸痹心痛”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自古有不少论述记载,不过古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饥困交加,且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其病机以虚寒居多,患者年纪也偏大,对这类人,“虚则补之”,所以古代主张用药品和滋养的食物来补虚。

  “但这种‘补虚’的治疗原则却不宜生搬硬套到现代患者身上。”吴伟分析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现代人的冠心病多数是吃得太好,甚至是“补出”的“热毒”攻心,更宜以清热解毒的原则来调治。他指出,广东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或跟人们饮食相对清淡,且有喝凉清热解毒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目前在临床上,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不稳定的心绞痛,均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许多人认为支架治疗是手术、会出血。按传统观念,术后需进补,因此经常有患者来问我怎么补,我认为大可不必。”吴伟解释说,支架介入治疗只是微创手术,手术几乎不出血,不少患者一向营养过剩,即使是手术后也无需特别进补。他建议,除了遵医嘱继续服药之外,术后患者更要着手培养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彻底戒烟限酒,减重或减肥,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多蔬果,另外还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而调养好情志、减轻身心压力也同样关键。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伟教授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吴伟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

吴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医学、哲学双硕士学历。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体外反搏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虚证与老年病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委员会常委。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以及中医内科学医、教、研工作24年。在冠心病研究方面,侧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干预作用。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冠心病的病机除了血瘀、痰浊、气滞、气阴虚或气阳虚外,还存在热邪或热毒痹阻心脉的方面,尤其表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认为热毒痹阻心脉,热壅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进而在治法上,较早提出使用清热活血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思路。在高血压研究方面,认为高血压中老年人多发,肾虚是根本原因,侧重开展补肾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研究表明,补肾法在改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在脑血管病研究方面,根据中医“官-窍”的理论,研究证实活血开窍药经鼻腔给药可以透血-脑屏障,脑匀浆可获得比血清更高的药浓度。开展活血开窍法经鼻腔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研究属国内领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和开展体外反搏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和食道调搏技术,并且在医院率先运用超声引导心包穿刺和置管引流技术。2001年开始开展心脏介入技术,率先在全国三甲中医院开展了冠心病介入技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绿色通道、起搏器植入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远程网络教学子课题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对外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英文双语版)副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主编。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篇,出版论著10本,其中副主编4本,编委1本,参编4本。1995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优秀中医病案作者"。1995年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观摩第一名。1997年被医院遴选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8年参加第一临床医学院课堂教学比赛荣获第二名。1998年响应广东省委号召赴湖北长江流域抗洪救灾,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抗洪抢险,救灾防病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1999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教职工”。2000年被大学评为“学科建设先进个人”。2002年8月被医院确定为“中医优秀临床人才”。2006年被广东省中医局遴选为“广东省名医”培养对象。2006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大学评为“十五”期间“学科建设先进个人”。“邪毒内侵致冠心病的机制及清热解毒法的干预研究”获2006年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