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降压药不是“自助餐”!

2010-10-09 05: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高血压是常见病。确诊后,除遵医嘱用药外,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自己去药店买药服用。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进展相当快,特别是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种类繁多、药名林林总总,进了药店,就像进了“自助餐馆”,店员会把一盒盒药捧到你的面前。

  高血压是常见病。确诊后,除遵医嘱用药外,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自己去药店买药服用。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进展相当快,特别是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种类繁多、药名林林总总,进了药店,就像进了“自助餐馆”,店员会把一盒盒药捧到你的面前。小心!药物DIY可是拿自己的身体开涮哦!

  胃口难调型:选非所需

  一位老年患者从药店买来安替洛尔服用,血压虽降下来了,可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左右。原来这位老人以往心率就慢。而安替洛尔是B一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另一位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后,不仅头痛得厉害,还心慌得要命,脉搏达到120次,分。这是因为硝苯地平这类药在降压同时还有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强,加速心跳的作用。后者正属于交感兴奋型,本来心率就在80一90次,分,再服这种药,可谓火上浇油。如果把两位老人用的药交换下,效果就会很好。

  暴饮暴食型:撑胀失控

  吃自助餐,千万别暴饮暴食,人治病也常犯“恨病吃药”的毛病。一位老人服用卡托普利12.5毫克,每日3次,感到效果不佳。他一狠心把剂量翻了一番,改为25毫克,每日3次,结果很快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发热等不良反应,化验发现嗜酸细胞增高及蛋白尿,后来还出现了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引发毒性反应。

  忍饥换饿型:隔靴搔痒

  陌生人初邀用餐,总会是羞羞答答忍饥而终,服降压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听说,心血管药吃多了,会有不良反应,于是服用尼群地平片,每次10毫克,每天1次,所以血压一直降不下来。这是杯水车薪,药力不足。如果改为每日2次,一般1周后血压就会降至正常。

  随机不均型:前功尽弃

  不少患者使用降压药,真像吃自助餐一样,遇上就饱餐一顿,忙起来就挨饿几天。一位忙碌的经理,高血压症状明显了,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稍轻,药就被扔到一边,还美其名曰“游击战术”“打打停停”。不料数周后,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200/120mmHg。医生说,实际上该经理这种打打停停的战术,对高血压根本达不到治疗目的。

  治疗高血压用药一定要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因人而异。没有一种药适用于所有人,在别人身上疗效好的,自己用就可能没效,甚至还可能出问题。所以,绝不可搬用别人的经验,按别人的药方服药,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有规律地用药才好。

  “高血压+啤酒肚”最易引发脑卒中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近期一些专题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性不尽相同,其中,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俗称啤酒肚)的人最易发生脑卒中,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中尤其明显。

  研究表明,导致脑卒中的危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高血压合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合并一般肥胖>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收缩压比舒张压影响更大。这一研究成果可客观地评价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并提示预后,也给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

  体重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肥胖(体重指数>25)和超重(体重指数23—25)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总体重,更与脂肪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中心性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最大。这部分人发生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所以,识别并加以干预体重,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人正常腰围应该小于臀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如果超出上述标准,就属于腹型肥胖,请注意减肥和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人降血压7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许多人认为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大量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陈文忠指出,特别是收缩压,也就是平时说的“高压”,其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当然,舒张压最好是控制在90以内。

  由于各种原因,血压都会有所波动,比如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血压会高一点,夏天血压就比较平稳,那么在冬天,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压药量,而夏天则相应减少药量。

  误区二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用药,不要随便停药”。但是门诊遇到许多患者,他们会告诉医生,自己只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不在意或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就不吃药。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陈文忠强调,服药的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值,而不是自我感受。

  误区三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是药三分毒”这一观念对高血压人群的影响太深,患者总是认为,能不服药就最好不服药。所以,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一旦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停药后血压又升高,便再次使用药物降压。陈文忠认为,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的大幅度波动,会更容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将血压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

  误区四中药比西药安全

  广东人比较信中医,看中医吃中药,主要就是认为中药副作用少,西药副作用大,从而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

  陈文忠表示,实际上是药都有毒副作用,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我们提倡服用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六大类降压药,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误区五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不少患者喜欢搞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帽、鞋垫和其他保健品之类,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因为这个“保健减压”而延误了去医院治疗的时机。

  陈文忠提醒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不遵医嘱而采用一些伪科学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误区六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则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

  由此可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血压达标值不同,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因人而宜,应听从医生建议。

  误区七只吃降压药就没问题

  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肥胖、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陈文忠认为,在选择适当的药物,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低脂,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