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跳动,有它自己健康的节拍,要是心脏砰砰乱跳、胸闷疲惫,甚至头昏眼花,可要当心患上了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已有约1000万房颤确诊患者,患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别看症状不明显,房颤发生时,心脏的血流容易凝结成血栓,要是血栓随着血流流向大脑,堵塞脑部血管,就会导致脑梗死(俗称“脑中风”)。
血栓又分“红”“白”,“红血栓”引发的脑中风更危险
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5~8倍,而脑中风也成为了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房颤患者的首要大事就是要阻止血栓形成以预防脑中风。然而,大多数患者只知道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却不了解血栓还有“红”“白”之分。
①白血栓
通常来说,“白血栓”的颜色为黄白色,体积较小,主要由动脉壁上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小板组成,这类血栓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
②红血栓
而“红血栓”肉眼观察为红色,体积比较大,由红细胞聚集而成,房颤时形成的血栓就是“红血栓” 。相比“白血栓”,“红血栓”体积较大,造成脑部血管堵塞面积更大,致死致残率也就更高。
预防“红血栓”,抗凝药物才管用
因为血栓的性质不同,所以治疗方式也应有所区分。
①红血栓,用抗凝药
预防房颤导致的“红血栓”需考虑降低血栓凝结的风险,使用抗凝药治疗,如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②白血栓,抗血小板治疗
预防“白血栓”则应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使用抗血小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
很显然,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针对的血栓类型不同,如果房颤患者错用阿司匹林,将起不到预防脑中风的效果。
但令人遗憾,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意识普遍偏低。根据《中国脑卒中筛查调查》,在发生脑中风的房颤患者群体中,仅有2.2%曾使用抗凝药。虽然近年来随着患者疾病意识有所提升,北京、江苏等地的房颤患者中有超过三成口服抗凝药来预防脑中风,但该比率仍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更为糟糕的是,有超过40%以上的房颤患者还在错误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中风。
因此,房颤患者需要加强抗凝意识,在医生指导下定时定量坚持服用抗凝药,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
目前,在抗凝治疗方面,有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两大类。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华法林的诸多缺点,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少,无需定期测血、使用简单、剂量稳定。
另外,由于房颤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纪渐长更有可能发生摔倒骨折等意外而要进行紧急手术,这时就需要快速“解除”抗凝药物的药效,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中的达比加群拥有特异性逆转剂,该逆转剂能在数分钟内逆转其抗凝效果,以应对上述紧急情况,可以说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份“意外保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详细]
去看看 ¥35.77本品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缸栓形成,可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详细]
去看看 ¥0.01 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 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详细]
去看看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