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学者研究发现,经常饮用绿茶或会降低ASCVD的风险

2020-01-17 00:44:06医脉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尤其是在亚洲。由于其对人体潜在的益处,尤其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防,引起了公众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等在Eur J Prev Cardiol上发表研究称,习惯性饮用茶,尤其是绿茶,可以显著降低ASCVD的风险和全因死亡率。

  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尤其是在亚洲。由于其对人体潜在的益处,尤其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防,引起了公众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等在Eur J Prev Cardiol上发表研究称,习惯性饮用茶,尤其是绿茶,可以显著降低ASCVD的风险和全因死亡率。

  研究简介

  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中国ASCVD风险预测项目(China-PAR)中15个省份的100902名普通中国成年人。除外既往ASCVD的患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在研究中,根据饮茶习惯,将受试者分为两类:习惯性饮茶者(≥3次/周)和不喝茶或不习惯喝茶者(<3次/周)。茶叶使用的相关信息是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的,最终结局则是通过采访研究参与者或其家人得知,并以医院记录和/或死亡证明来确定。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计算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

  该研究平均随访7.3年,共3683名受试者诊断ASCVD,1477名受试者死于ASCVD,5479名受试者死于其他疾病。对于上述三类情况,与从不喝茶或不习惯喝茶的人相比,每周至少喝茶三次可以降低以下风险:ASCVD发生率(HR=0.8; 95%CI, 0.75-0.87);ASCVD死亡率(HR=0.78; 95% CI, 0.69-0.88);和全因死亡率(HR=0.85; 95% CI, 0.79-0.9)。

  结果表明,饮茶显著降低了ASCVD的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除此之外,长期饮茶的习惯把ASCVD的发病年龄平均延后1.41年,预期寿命平均延长1.26年。

  研究结果与茶的类型相关

  通过茶的类型分析发现,在习惯饮茶的人群中,49%的人喝绿茶,8%的人喝红茶,其余43%的人喜欢喝花茶或其他类型的茶。此外,具有饮茶习惯的人更可能是男性,且可能同时具有吸烟和饮酒的习惯。

  与从未喝茶或不习惯喝茶的人相比,习惯喝绿茶与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所有结局风险更为相关;而喝红茶与ASCVD风险或全因死亡率之间无显著相关;但其他类型的茶与降低ASCVD风险,卒中和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对此,主要研究者顾东风院士表示,该研究结果在预期范围内。首先,习惯饮用红茶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小,可能没有足够的数据观察到有力的结果;其次,绿茶是类黄酮的丰富来源,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已被证明可预防CVD或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而红茶已完全发酵,茶多酚可能会氧化成色素,并在发酵过程中失活。因此,绿茶在抗氧化、改善血脂状况方面比红茶更有效,进而在心血管保护方面也更有效。这些差异在研究结果中有所反映,即绿茶的保护作用更强。

  该研究为饮茶与CVD之间的关系再添佐证

  先前,有相关研究评估过饮茶与CVD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但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在威尔士男性和美国成年人中进行的研究未观察到茶摄入量(主要是红茶)与冠心病或CVD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日本人口中,饮用绿茶可以降低发生CVD的风险,但对全因死亡率没有统一的结论。之前也有国内研究发现茶叶使用和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负相关,但只有男性参与者的数据。

  而该研究则综合分析了习惯性饮茶与较低的ASCVD发生率(包括冠心病和卒中),ASCVD死亡率(尤其是卒中)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相关性,并且这些负相关关系在各个亚组之间均持续存在,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得到加强。同样,美国和中国的既往研究也报告了更长的茶饮时间对健康的影响更加明显。

  目前研究结果仅适用于东亚人群

  此外,茶的饮用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其健康影响可能会与其他饮食方式混淆,例如,食用其他类黄酮含量高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因此,研究者提示,该研究群体中所获得的结果目前仅适用于具有相似的饮食方式和饮茶习惯的普通中国成年人或其他东亚人群,并不适合西方人群。

  对该项目的队列随访仍在进行中,研究者们希望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来获得更多证据。顾院士介绍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将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和数量的茶对健康的影响;其次,将进一步探索饮茶与CVD的关系是否与性别差异有关;第三,还将研究喝茶对其他疾病的健康益处,比如癌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顾东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1958生。1983年南京医科大学毕业,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0-9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脏分子遗传实验室和1999-2000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学系研究,英国皇家学会访问教授。1994-9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现任该所群体遗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兰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兼职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客座教授。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理事。青海省人民政府医学科技顾问。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成员、国际遗传流行病学学会会员。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 承担中美和亚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心脏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高血压干预的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项目心血管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药发展基金降低北京城乡居民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的推广应用研究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1999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研制的高血压降压大豆饼干获得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与吴锡桂教授共同主编《预防心脏病学》, 2001年出版;参与8部专著编写;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目前主要从事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基因和环境交互影响的致病作用研究;开展群体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掌握我国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地区及人群发布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应用推广研究。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