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梗后该如何运动?正确方法看这里!

2019-12-11 00:07:36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有氧、抗阻、柔韧、平衡,一文掌握!


  运动是心梗、心衰等心脏病患者康复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人觉得,都心梗、心衰了,还怎么运动呢?

  其实,掌握正确方法,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运动,并通过运动促进康复。在12月6日的第二届中国心血管代谢综合征大会暨第一届中国预防心脏病学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威教授对这一话题做了精彩报告。

  赵威教授表示,心脏康复分为3期,I期康复是针对住院患者的早期运动,包括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和普通病房患者;II期康复为出院后早期(2周~数月内)院内监护下运动,每次活动持续1~1.5小时;III期~终生康复又称居家或社区康复,可无人监督或远程监护下进行。

  赵威教授对心梗和心衰患者的运动康复依据不同阶段做出了详细介绍,我们来一睹为快!

  I期康复运动:

  根据《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符合以下条件的心梗、心衰患者,医护人员可对其进行运动指导:

  过去8h内没有新发或再发胸痛;

  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

  过去8h内没有新发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训练需要在医护指导及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下进行。适宜的运动量为较静息心率增加约20次/min,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Borg评分是用来自我估算劳累程度的简易计分量表。

  呼吸训练是运动训练中十分关键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讲到这里,赵威教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呼吸训练时,患者应着重练习呼气还是吸气呢?立即有人抢答:“呼气!”可惜答错了~

  “答案是吸气。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整个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进行的,耗能也在这一步骤。而呼气是由于胸腔内压力差变化自然形成、被动进行的,对于非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气过程的耗能极低。”

  对于心肺重症患者,早期必须重视呼吸训练。这项练习成本和危险都很低,却能收到不错的成效,应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

  早期运动训练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非常微小的动作做起,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怎么样,一点都不难是不是!

  II期康复运动:

  完成上述训练,接下来便可以开始II期康复运动了。这一阶段一般是出院后1~6个月,运动训练内容包括:

  每周3~5次心电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

  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柔韧性训练等;

  每次持续30~90min,共3个月左右;

  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运动的同时,患者还不应忽视健康饮食、体重控制、戒烟限酒和精神健康,家人也应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运动过程中,把握好强度很关键。确定运动强度的常用方法有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

  进行CPET时可测定收集患者的多种信息,如O2摄入量(VO2)、CO2排出量(VCO2)、心电图、心率、血压,从而全面客观评价?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VO2是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指标。

  6MWT也是一个简便易行的试验,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初步估算运动强度。

  适宜的运动强度应参考以下几个条件:

  最大摄氧量的50%~80%或低于无氧阈值;

  最大心率的60% ~80%或目标心率法(不受β受体阻滞剂影响):(最大心率-静息心率) X 0.4~0.6+静息心率;

  自我感觉劳累程度12-16分(参考Borg计分表)。

  抗阻运动

  除了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也是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当然,过去对此争议一直很大,临床上曾一度认为抗阻运动对心肺疾病患者有害,从而禁止进行。但目前认为包括肌肉训练在内的抗阻运动也是有利于心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频率及强度。

  赵威教授给出了一组简便易行的抗阻运动处方:

  形式:循环抗阻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抗阻力量训练;

  训练方式:利用自身体重(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或弹力带等。

  训练内容:每次训练8~l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或隔天1次;

  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柔韧性运动

  还可进行针对主要肌群的柔韧性运动,好处很多: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受伤风险、增加关节营养、降低肌肉僵硬、改进体型及平衡肌肉,并减少腰背痛。可用于训练前热身活动,达到肌肉加温、伸展、避免损伤的效果,或在有氧训练、抗阻训练结束后进行。

  运动处方:

  强度:轻微的牵拉,逐步增加;

  频率:10分钟/天,7次/周;

  时间:每个动作持续15~60秒,重复4次以上。

  平衡运动

  平衡训练的益处包括提高和恢复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以及减轻跌倒的后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从双足到单足,从静态到动态。

  赵威教授给出的柔韧与平衡运动处方请收好:

  强度:由易到难;

  频率:每周2~3次;

  时间:每次5~10分钟,3~5组。

  运动训练前后需要分别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在监护下进行运动。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一个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的过程,主要用于热身。有利于放松和伸展肌肉以及提高关节活动度,可以预防运动性损伤,提高心血管的适应性。

  方式:低水平的有氧运动(全身柔软体操、牵伸肌群训练、呼吸训练、慢跑);

  时间:5~10min;

  一般要求:心率增加20次/min。

  放松运动

  患者运动后注意不能立即停止运动,而是做一些轻微的整理、放松活动,这样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流到心脏,让心脏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诱发心脏事件的发生。

  方式:慢节奏有氧运动(体操、散步等);

  时间:5~10min。

  III期康复运动

  心脏病患者出院6个月~1年后,可以考虑开始III期康复运动。此期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低危患者运动中无需医学监护,中高危患者则仍需继续密切监护。

  运动强度过大的表现

  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对健康有害,应小心避免:

  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

  大汗、面色苍白、心悸;

  不能坚持运动;

  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

  心率明显加快或者减慢;

  血压异常;

  运动能力下降。

  康复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时间:选择在下午为宜,餐前、后2h为宜;

  安全合适的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卫生、阳光充足;

  穿着:宽松、舒适、通气、吸水好的衣服;

  运动前后: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

  运动后:不要立即热水洗澡,以防血管扩张,出现头晕、恶心,运动停止后先用毛巾擦干汗水,再用温水擦身,有助于消除疲劳或防止感冒。休息15min后洗澡,水温40℃左右。

  赵威教授提醒,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和效果;而运动训练有助于逐步减少用药量,医生在制订运动处方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目前,心脏康复领域提倡多学科合作(MDT),通过心血管内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内分泌科、药剂科等多科室的密切配合,结合药物、戒烟、营养、运动和心理这5方面来制订更加有效的康复处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赵威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康复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