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来自中国170万人群研究:人越胖,血压越高

2018-08-25 01:15:59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都知道胖会影响身体健康,那到底都有什么影响呢?近日有研究发现,高BMI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人越胖,患高血压的几率就越大。

  作者 | 一条锦鲤

  来源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卡路里我的天敌,燃烧我的卡路里!

  在成年人中,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者更容易长时间暴露于高脂环境中,也更容易罹患代谢性疾病。这是因为在高BMI状态下,心血管系统会发生功能与结构性的改变以满足机体需求。

  之前有观察性研究曾经报道过高BMI与亚临床期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室标志物相关,在对接受减重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时也会发现他们的心脏及血管功能与正常人群存在一定差别。

  高BMI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近日,JAMA Network Open刊登了一项2014年9月15日至2017年6月20日间的横断面研究,该研究对象来自中国PEACE百万人计划,纳入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年龄在35-80岁之间的172万国人。研究者根据不同年龄 、性别、收入、职业、民族、居住地、婚姻状况等变量将研究对象分成了22000个亚组,并进行了全面的亚组分析。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7岁,平均BMI为24.7 kg/m2,体重偏低者(BMI <18.5 kg/m2)占2.1%,正常者(BMI 18.5-24.9 kg/m2)占55.1%,超重者(BMI 25.0-29.9 kg/m2)占36%,肥胖者(BMI≥30 kg/m2)占6.7%。平均收缩压为136.5 mmHg,平均舒张压为81.1 mmHg。其中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患病率为41.6%,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患病率为15.3%。

  

  BMI与血压的关系(黑线为平均值,深色表示密度大)

  经分析,在总体层面以及86个亚组层面血压与BMI均呈线性正相关,BMI每增加1 kg/m2,收缩压有0.8-1.7 mmHg的增加;且在所有亚组中,BMI升高与血压上升均呈正相关。但在服用降压药的群体中,BMI每增加1 kg/m2,收缩压只增加0.34 mmHg (95%CI, 0.29-0.39)。

  

  服药状态对血压影响巨大

  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BMI将从2014年的24.9 kg/m2和24.3 kg/m2上升至27.8 kg/m2和25.3 kg/m2。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降导致30万新发卒中病例以及35万新发缺血性心脏病病例。

  研究者同时表明,因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并不能得出BMI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因果性。但在现阶段,此项研究对于公众的BMI以及血压控制具有一定意义,及时控制体重或采取药物治疗有利于减少高血压所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高BMI让年轻人心血管结构改变

  上一个研究得出了BMI与血压的相关性,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就针对青年及青少年群体中BMI与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开展了因果性的探究。

  数据来源于ALSPAC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这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前瞻性队列研究,意在探究影响儿童正常成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他们对组内所有的对象都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对亚组进行了Recall-by-Genotype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MR)是一种通过观测已知功能基因的变异来确定观察性研究中可改变的暴露与疾病因果关系的方法。迄今为止,这一方法已经证实了成年人群体中高BMI与心脏代谢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因此法要求大样本量以确保结果的可信性,在青年人群体中的意义较为有限。Recall-by-Genotype(RbG)研究是孟德尔随机化法的延伸,其结合了基因型和表观遗传来增强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参与MR队列研究的样本平均年龄为17.8岁,其中47.8%为女性,平均BMI为22.7 kg/

  m2(SD = 4);参与RbG研究的样本平均年龄为21.5岁,女性占65.8%,平均BMI为24.5 kg/m2(SD = 5.7)。

  多变量的回归分析证明了,17岁群体中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心质量指数(LVMI)、和心率的正相关性以及BMI与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的负相关性。在对混杂因素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遗传风险分数与除饮食习惯外的大多数混杂因素都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

  

  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口特征及接受不同检查的人口数量

  MR和RbG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在年轻成年人群体中,高BMI与高血压和高LVMI具有相关性(LVMI每改变1 kg/m2 在MR中的差异为 1.07 g/m2.7; 95% CI, 0.62–1.52; P=3.87×10-06, LVMI每改变3.58 kg/m2在RbG中的差异为 1.65 g/m2.7; 95% CI, 0.83–2.47; P=0.0001),且RbG研究证明了高BMI与SV(BMI每改变3.58 kg/m2差异为 1.49 mL/m2.04; 95% CI, 0.62–2.35; P=0.001)和CO(BMI每改变 3.58 kg/m2 差异为0.11 L·min-1·m-1.83; 95%CI, 0.03–0.19; P=0.01)相关,但并没有得出高BMI与全身血管阻力、动脉顺应性以及心率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MR和RbG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证明了长期以来在观察性研究中得到的高BMI与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改变的关联存在因果的结论;加之近期也有其他应用了MR法的研究证明了高BMI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以及左心室肥大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在年轻人群体中,高BMI和心脏结构的不良改变有因果关系;心脏会通过增加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排量。如果将此法推广至成年人群体中,极有可能得到高BMI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全因死亡率增高的因果关系。

  他们建议,年轻时就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BMI,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并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得到以下结论:不管是在青年人还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均可以观察到BMI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且在青年人群体中,高BMI会影响心脏正常的生理结构,使心肌发生适应性增生以维持机体所需的心输出量。长此以往,心脏将会有一定几率从生理性代偿走向病理性失代偿阶段,加之机体生理性衰老、动脉弹性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难免随之增加。

  减肥不仅为了美,更是为了身体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心脏,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Blood Pressure Among 1.7 Million Chinese Adults. JAMA Network Open, 2018, 1(4): e181271.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