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2017-12-22 01:47:21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但有些老年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高是正常现象,就算查出高血压,也不认真对待。以下几种错误想法,控压时尤其要避免。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但有些老年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高是正常现象,就算查出高血压,也不认真对待。以下几种错误想法,控压时尤其要避免。

  血压高但没症状,不用吃药。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专家表示,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一旦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也较大。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最好不要随意停药,防止停药后血压升高。

  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不用坚持。高血压是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停药后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有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开始不能用“好药”,否则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降压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 24 小时以上。短效降压药物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建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降压药,避免降压过猛。

  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即使高血压急症也不可快速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发生。

  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很多人测一次发现血压高,就认定自己是高血压,这是不对的。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确诊标准为,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血压越低越好。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110~140毫米汞柱,低压值在70~90毫米汞柱之间。缓慢降压才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药品品质有保证,就应坚持服用。

  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还要调整饮食、少吃盐、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心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医学前沿:内镜锁孔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越来越多,其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人的首位,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危重急症和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如脑内血肿较大,内科治疗效果差,一般开颅手术创伤很大,效果又不十分理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取脑内镜锁孔手术方法,清除脑内血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常规开颅手术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