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理论上讲,它可以侵犯全身各处的大中小动脉;但从临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四肢动脉又以下肢动脉病变较为多见。它的症状主要由粥样病变加重、管壁变厚变硬、管腔逐渐变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致,如下肢发凉、麻木等。还有一个症状叫间歇性跛行,指行走时由于腓肠肌耗氧增加,供氧相对不足,出现麻木、疼痛 以至痉挛,迫使患者就地休息后缓解,但再行走时症状又会出现。严重的病人还可能出现持续疼痛的症状,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甚至无法触及。但多数病人并不出现跛行症状,这就是说,没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并不表示没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相当高。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而每10个患者中仅1个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如果合并血栓形成,就立刻变成了心血管危急重症,如急性心梗、脑梗塞等。研究 表明,此病患者不论是否有间歇性跛行症状,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风险将分别增加4倍和3倍。一项涉及44个国家、68375例患者的大型研究对以下2类人群进行观察,一是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二是存在以下至少3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危险因素(男性≥65岁或女性≥70岁,吸烟>15支/日,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静息踝臂指数<0.9,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及存在一处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结果显示:(1)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或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而只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2)与单一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多血管病变患者一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血管病死亡、急性心梗、脑卒中)者增加一倍。因此,必须重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防早治。
测定踝/臂指数(ABI,指脚踝和上臂的血压比值)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方法,其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ABI的检测需借助于相关仪器(如动脉硬化 测定仪),为无创检查,可同时快速地测定双侧脚踝和上臂的收缩压(均采用其最高值),按脚踝收缩压/上臂收缩压计算其比值。ABI介于0.5~0.8之间,表明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0.5则有多处动脉阻塞。
预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一是坚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体育活动,以保持正常体重,正常的血压、血糖和血脂;二是认真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等,要在医生指导下力争控制达标。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
擅长领域: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专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专治顽固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房颤、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速、窦缓、血管栓塞(脑血管梗塞,上下肢动静脉血管栓塞、肺栓塞)。对扩张性、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全心衰倂肺部感染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于《中华心血管杂志》等学术刊物20多篇。 经常参加全国性心血管病治疗学术交流及会诊。
擅长领域: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重症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包疾病、房颤复律及抗凝、复杂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