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离休多年,70多岁了,除了肥胖、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之外,平素身体还算硬朗。年前,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携眷回来看望老人,祖孙三代相聚,外出会餐当然是情理中的事。中午宴后,张老突然出现了两次腹泻,继而有少量鲜血便,加上剧烈腹痛,使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因为老人平时消化能力很好,并无腹痛、腹泻、便血之类的麻烦事。卫生 所的王大夫是去年从医学院分来的毕业生,接诊后她也犯难了。
张老到底是怎么回事?食物中毒 ?菌痢?可全家老少十来口人,除张老外谁也没出现一点问题。炎症性肠病?可从来没有任何症状。大肠肿瘤?体质和精神一直很好,去年体检时还做过粪隐血试验及全消化道钡餐透视,并无任何可疑之处……王大夫在给抗生素等治疗的同时,转送张老到上级医院会诊。
李教授接诊病人后,发现张老血压高达24/13.3千帕(180/100毫米汞柱),左上及左下腹有明显压痛和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少而弱,肛查指套上有新鲜血迹。李教授立即通知在监护病房给张老拍一张腹部平片,做急诊结肠镜检查。1个小时后,检查结果送到了李教授的手里。
王大夫十分着急地问:“张老究竟怎么啦?”张老的几位老朋友也围了过来表示关注。李教授说:“大家都知道冠心病吧,简单地说就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 和氧气的通道——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堵塞,引起心脏缺血而发的病,表现为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但是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肠道特别是结肠也可发生类似情况——供应氧气和营养的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两者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硬化。轻度结肠缺血时,症状为腹痛,表现为左侧腹部压痛,常可自行恢复;如进一步发展,则腹痛加剧,并出现腹泻或血便,严重时可发生结肠穿孔和腹膜炎。疾病也可向慢性方面发展,腹痛的特点是在饱餐之后,久而久之肠腔狭窄而发生肠梗阻。你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和冠心病的发病相似?”
“真怪,冠心病 胸痛多在左边,缺血性肠病的腹痛 也在左侧。”王大夫说。
李教授笑了笑说:“缺血性肠病之所以容易发生在左侧(左半结肠),是因为这个区域的动脉发育本来就较差,侧支循环少。至于症状容易发生在饱餐后和排便时,是因为此时血流量下降更明显之故。”
李教授接着说道:“诊断此病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凡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 、血便时,均应考虑到此病,有高血压 和动脉硬化 者更要注意。此病的另一特点就是症状常出现在饱餐之后,正如张老那样。如果是慢性的,减少饭量或不吃饭,腹痛会减轻甚至不发生。”他顺手拿过那两项检查报告说,“X线腹部平片,可见到广泛的结肠胀气和扩张,重要的是无气流平面等梗阻征象。肠镜报告肠黏膜上有紫色血泡,表示已有肠黏膜和黏膜下出血,这是早期的典型改变,如在48小时以后再检查,就可见到溃疡了。此外,我已吩咐主管医生做大便致病菌培养,以排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肠炎,还须注意查大便阿米巴原虫。”“冠心病有时要做血管造影,缺血性肠病也要做吗?”王大夫又问。“一般不用,如怀疑有急性肠系膜缺血时可以考虑,因为它和缺血性肠病的处理是不同的。”
一周后,张老转入了消化科病房。张老告诉来探望的王大夫,经过禁食、静脉点滴等治疗,腹痛消失,结肠镜检正常。李教授说,眼下可以放心回家,但应定期复查。本病重在预防,包括防治动脉硬化,饮食不宜过饱,更不要暴饮暴食。平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的发生也很重要。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搏等)、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肾结石、慢性胃病、慢支、哮喘、头痛、眩晕、失...
擅长领域: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专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专治顽固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房颤、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速、窦缓、血管栓塞(脑血管梗塞,上下肢动静脉血管栓塞、肺栓塞)。对扩张性、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全心衰倂肺部感染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于《中华心血管杂志》等学术刊物20多篇。 经常参加全国性心血管病治疗学术交流及会诊。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