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冠脉介入治疗发展30年 CTO-PCI水平世界先进

2014-04-12 02:27:2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4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在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指出,30年来,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直紧随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1985年5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郑笑莲教授在国内首次独立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开创了我国冠心病治疗的时代。自此,中国的冠脉介入治疗发展拉开序幕。

  从1987年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相继开展了PTCA的治疗。由于创伤小、疗效明显,30年来,PTCA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在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指出,30年来,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直紧随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从起步到突飞猛进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985年首例独立PTCA完成后,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开始起步,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都属于“PTCA时代”。1992年以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都仅局限于单纯球囊扩张。然而,即使PTCA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囊扩张术后的急性血管闭塞、术后中远期靶血管再狭窄率高达30%~50%等问题尚待解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90年代初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收到广泛重视。与单纯球囊扩张术相比,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重塑,再狭窄率下降了15%左右,极大地拓宽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中国冠脉介入治疗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然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发生率仍达20%~30%,到了21世纪初,中国开始临床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有效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从而显著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突飞猛进,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更是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最广泛应用的手段。

  中国冠脉介入治疗发展30年

  不断尝试新器械、新技术CTO-PCI更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葛均波总结道,过去30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一直紧随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更是不断进行尝试,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比如经桡动脉途径(TRI)的广泛应用,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自2007年起TRI已成为国内PCI的主要入路。

  此外,对于复杂病变新技术,我国也做了不少的尝试。尤其在技术难度大的CTO病变方面,我国通过CTO新器械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目前,我国CTO-PCI令世界瞩目,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葛均波如此说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成功住院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