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由苏定冯教授主持的“血压波动性与高血压器官损伤”研究,荣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们走近这位海内外知名的学者,请他一一解读这项科研成果,以及为百姓健康带来的建设性意见。
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因此被称为慢性病中的“第一大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害因素,它已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多数人都知道,血压水平越高对人体脏器损害越严重,但是您关注“血压波动性”了吗?血压不稳定对健康有何危害?我们怎样去应对?
血压波动: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元凶
苏教授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血压波动性”的概念,1982年他就开始了血压波动性的研究。到80年代末有人在临床观察到,在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高者器官损伤可能会更重一些。这项临床观察结果激发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的课题组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作了大量研究,首先是确认了血压波动性高确实与高血压的器官损伤有关;进而明确了高血压波动性可以作为原因引起或加重器官损伤。此外,还对血压波动性高导致器官损伤的重要性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制了针对性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提出新的治疗策略等等。
血压波动性的研究难度较大。了解血压水平,通常是测量一次血压。但是,研究血压波动性,需要把24小时中每一次心跳产生的血压数据都记录下来。一个人每分钟心跳约70次,一天24小时就有超过10万个收缩压的数据。而大鼠每天心跳超过50万次。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病理解剖分析等方法,长时间连续观察,一次次总结、推理、论证……
二十多年的研究最终证实,血压波动性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伤,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启动炎症反应,加强了细胞凋亡。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伤早期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而血压波动性高器官损伤的早期表现是主动脉肥厚;血压波动性高对心、脑、肾和大血管等敏感脏器损害更大;即使血压不高的人只要血压波动性大,也可以造成脏器损伤;血压波动性与血压水平比起来在某种情况下更重要,至少同样重要。一系列的创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国际高血压权威专家的肯定。
正常血压波动应是多少
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专家研究主张,24小时收缩压波动性应小于10毫米汞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越来越多,其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人的首位,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危重急症和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如脑内血肿较大,内科治疗效果差,一般开颅手术创伤很大,效果又不十分理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取脑内镜锁孔手术方法,清除脑内血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常规开颅手术
擅长领域: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性痴呆、周围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老年病及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及亚健康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主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心肌病,充血性心力,各种心律失常及周围血管病变。并擅长各种危重病的急救。如:各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休克,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擅长领域: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专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专治顽固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房颤、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速、窦缓、血管栓塞(脑血管梗塞,上下肢动静脉血管栓塞、肺栓塞)。对扩张性、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全心衰倂肺部感染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于《中华心血管杂志》等学术刊物20多篇。 经常参加全国性心血管病治疗学术交流及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