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春季心梗发病高,不良生活方式是“祸首”

2010-06-02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据资料显示,有七成的心肌梗死发作于天气的换季之时。目前正值春季,属“心梗”多发季,了解和预防“心梗”显得尤其重要。<br><br>

  据资料显示,有七成的心肌梗死发作于天气的换季之时。目前正值春季,属“心梗”多发季,了解和预防“心梗”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季节 “心梗”也有季节性临床实践证明,初冬和暮春,是一年中心肌梗死发作频率最高的两个时段,据调查显示: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顶峰。

  “心梗”发作为何跟季节挂钩?这得从气象条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面找原因。天气变化被称为心肺功能的晴雨表,因为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当气温骤降时,人体耗量剧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改变心率和增加血压。

  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自然就要加重。 作为冠心病五种类型中最凶险的心肌梗死,发病的外因多为冷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加上严重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因而导致心肌梗死发生。

  这种现象,表面上看与“冷”直接相关,但细分析,是与气温的变化(也就是“降温”)密切关联。 95%以上系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触发心肌梗死 据专家介绍,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

  在此基础上,一旦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造成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三分之二的病人有先兆,常表现为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

  同时,疼痛也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心前区,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的则有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也可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分钟甚至长达10余小时。

  “心梗”年轻化,不良生活方式是“祸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的放大,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以及整体危险因素增多,患冠心病的人因此越来越多,发病人群当中年轻化越来越明显,无论是老龄人群、中年人群以及青年人都有可能发生“心梗”。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患冠心病甚至引发急性心梗乃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引发冠心病并最终造成心梗的因素有许多,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肥胖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均为高危人群,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酗酒也是引发冠心病的直接诱因,而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

  药物溶栓有局限,PCI开通栓塞最有效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保存尽可能多的心肌,维持较有效的生活。

  开通梗死血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静脉给予溶栓药物,另一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和直接PCI的对比研究发现,直接PCI在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心功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恢复和挽救存活心肌方面明显优于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命系1小时,救治越快越好 “除意外事故,凡在1小时内突然起病而致死的病例,80%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专家介绍,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达到10~15%,且死亡往往发生在发病后3天内。而抢救的最佳时间则是在3个小时内。

(实习编辑:张丽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