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我们植入第一枚心脏支架,由此帮助了很多冠心病患者。不过,现在我们有一种做错事情的犯罪感,因为支架对人体来说属于异物,也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荷兰鹿特丹伊拉斯漠斯大学医院心脏中心介入科主任帕特里克·赛瑞斯教授对记者坦言道,“随着每一次心跳,血管会有规律地收缩、舒张,如果血管被支架撑着,就一直不能放松,血管弹性就会变差。
伴随着每一次心跳,支架还面临着断裂的危险。而且,我们经常给患者植入很长的支架,一个支架长33—35毫米,更何况,很多病人都是植入好几个支架,万一将来病情进展,都没地方做搭桥手术了。
放入药物支架后,患者还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又面临着出血的风险。所以,现在的研究目标是,支架在完成使命后能够完全降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吕树铮教授对记者解释说,目前正在研究的完全生物降解支架,旨在打开阻塞的血管,并在其愈合前提供支撑。
一旦血管能够无需额外的支撑而保持通畅时,这个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就能缓慢地被身体分解代谢,最后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
吕树铮说,其主要成分是多聚乳酸,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植入产品,如可吸收缝线等。因为没有永久性的植入物留在体内,用完全生物降解支架治疗的血管能够像未经治疗的血管一样自由移动、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并能搏动。
赛瑞斯教授进一步说,如果支架能降解,血管里没有异物,血栓发生的几率会明显降低,病人就不必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完全生物降解支架会在体内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和小便排出体外。临床研究显示,无血栓、再次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
赛瑞斯教授说:“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诞生有望引领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我们预计,到2011—2012年,将是可降解支架的时代。”
(实习编辑:黄丽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为更好地促进中国及亚太地区肿瘤介入技术的交流与发展,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SIO)、亚太肿瘤介入学会(APSIO)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亚太肿瘤介入大会(APCIO 3rd)、第十四届中国肿瘤介入大会(CNCIO 14th)将于2013年11月15-18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