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如何鉴别“老糊涂”与“脑梗死”

2008-03-07 07: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多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引起,少数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栓子有关。

  在一次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就在即将轮到张教授发言时,他发现有一份重要的论证材料忘记在办公室里了,张教授着急了:“这可怎么办?怎么又忘记了呢?”助手小王将情况告诉了主持人,并建议将张教授的发言调到最后一位,又急忙驱车前往办公室替张教授拿材料,才总算没有误事。

  会后,张教授夸奖了小王,并对小王说:“我也不知道a是怎么搞的,近来经常感到头昏耳鸣,心烦失眠,动不动就想发脾气,手脚也不如以前听使唤,干一点事情就觉得很疲劳,而且记忆力明显减退,做事丢三落四的。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事,要把事情做好,但却总是事与愿违,有时老伴叫我做事,前面说了后面就忘了。老伴说我不中用了,孩子说我是老糊涂了。我还不到60岁。说我老糊涂了,难道我真的是老了吗?”

  小王建议道:“您还是去看看医生比较好。”

  张教授说:“看什么医生?除了血压和血脂偏高的老毛病外,你看我的身体不是很棒吗?”

  然而,事隔没多久的一天,张教授突然晕倒在办公室,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同事们急忙将张教授送进了医院,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脑卒中。张教授的老伴介绍了张教授的病情和近来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们:张教授的“健忘”是因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而引起的早期血管性痴呆的现象,由于刚开始时病情较轻,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严重,时发时止,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次脑梗死的面积大一些,所以症状就严重了。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情进展缓慢,早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波动、爱发脾气,继之发生健忘,尤其是对近事的遗忘,有人形象地说是“扭头就忘”,做事丢三落四,说话颠三倒四,严重者可出现人格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人们称之为“老糊涂”或痴呆症。由于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和大小以及轻重程度不一,所伴随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也不相同,可出现肢体麻木、吐词不清、瘫痪失语、神志不清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癫痫发作。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多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引起,少数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栓子有关。由于脑内微小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液供应受阻,局部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最终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从而形成许多梗死灶。由于梗死灶较小,直径多不超过20毫米,梗死后形成腔隙状态,故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这种梗死病灶大小不等,新旧不同,临床上可无明显的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但总的来说,病情是逐渐加重的,梗死每发作一次,病情就加重一些,不久又可因小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代偿性供血供氧而使症状加重一段时间后又得以缓解。

  腔隙性脑梗死重在预防,重在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患者应长期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定期检查血脂,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觉,尽早到医院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千万不可像张教授那样以为没事而延误医治,以致病情越来越重,丧失早期治疗的时机。

(责任编辑:王海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小疾病大麻烦系列第34期:年轻人警惕小小头痛引发脑卒中!

说起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往往容易联想到老年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年纪轻轻的脑出血患者,这些患者平时通常只是头痛,并没有严重心血管病的征兆,但是往往在遇到运动、情绪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脑疝等严重后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脑血管病并不是中老年的专利,“脑血管畸形”恰恰是导致年轻人发生严重脑卒中的罪魁祸首!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