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血管病用药三重忧虑

2008-12-31 08:0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专家告诉他用药要分类。一、哪些药是必用的。二、哪些是临时的,像安眠药。三、可用可不用的。四、没必要用的。给他的原则:少、精、对症、固定时间吃药。经过筛选,这位老干部每天只用9种药,过两三周后来电话说好多了。
  新药层出不穷,医生用药也有赖于厂家的培训。但厂家对每个培训都有利润的考虑,没有利润或不能带来利润的培训基本不去,尤其国外厂家不肯出这个钱。

  临床实验如果由专家发起、专家研究,厂家赞助,还是可控的。如果由厂家发起研究、厂家赞助、厂家提供药品,问题就大一些。厂家主要用于推广药,目的很明确。专家多出于学术兴趣。现在厂家发起研究的占90%以上,专家试图控制研究不大可能。

  加强研发与临床专家之间的联系,尤其中药更需要。但一般是国外大厂商联系多些,国内厂家就不大会在研发中主动与临床专家联系,更不会找我们做临床试验了,因为我们爱挑毛病。比如国产药批次之间质量波动很大,阿司匹林肠溶片,本该在肠中溶,但好多国产的到胃里就溶了,还有的在胃里不溶,到肠里也不溶,随大便拉出来了。

  总之,医生不爱用疗效不确切、质量不稳定的药。心血管药用几天病好了,医生“牛”,病人也高兴;病不好是医无效还是药无效?弄不好再打起官司来,多烦。

心血管病用药三重忧虑


  怕——医生的无知比疾病更可怕

  有些医生把个人经验放在比循证医学还高的位置,认为自己几十年都这么用药,没问题。这是目前推行心脑血管病治疗指南或规范的最大障碍。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是不信专家信证据。

  医生中还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倾向。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复发率20%,远高于全球12%的水平。这与医生在做治疗时不做预防医嘱或宣教有很大关系。

  但也有很多问题是与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关的。

  大城市的大医院比较好一些,用药有依据,药品做过双盲研究,循证医学研究用得较多。年龄大的医生相对注重参加学术活动。从心血管医生队伍看,上述两部分比较让人放心的医生也就占到5%,最多不超过10%,集中在中心城市三甲医院,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有一些大城市的医生,偶尔参加学术会,自己看点书。这些医生也多在大医院和教学医院,也许参加学术会少、知识有所老化,但不会太离谱,不开禁用和慎用的药,这类医生占多数。地市级中小医院、区级医院的医生,像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好多降脂药都没听说过。这些医生的情况更差一些。

  最差的是边远农村的医生,比较闭塞。去年5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专家去三峡讲课。三峡地区受全国支援,新的镇卫生院,条件、设备不错。一些大点的医院CT、电脑都有。可就是一家CT、电脑都有的医院,内科病房不分亚科,心血管病人多,脑出血引起脑卒中的也很多。问怎么治疗,一个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大夫说用心痛定。心痛定属速效降压药,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还用这药,血压忽上忽下,病人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方法其实早淘汰了。

  高血压防治指南、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心率失常指南等血管病治疗指南目前有十几种。问这个主治医师,他连高血压指南都没看过。这个医生没有那么多信息来源,没有机会参加学术交流,如何跟得上形势发展?他哪里去知道这些指南?

  在医学会呼吁好几次了,要普及原则,高血压诊断标准改为140/90毫米汞柱都五六年了,现在好多地方还是沿用160/95毫米汞柱的标准。

 更多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心脑血管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