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指南建议对20-75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90mg/dL的成年人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LDL-C降低至少50%。早期的胆固醇暴露积累会增加未来的心血管风险,但与中年和总的累积胆固醇暴露无关,强调了LDL-C管理在年轻成年人中的重要性。然而,当代现实世界中对青壮年高胆固醇血症的管理并没有很好的描述。
为了全面评估青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如何更好降脂,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的心血管专家使用来自7家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医院和附属诊所的临床登记数据,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分离出2个队列。结果发表在JAMA Cardiology杂志上。
这些患者在2005年至2018年期间进行了2次以上的胆固醇检测,在合格的LDL-C值时年龄为20至39岁:队列1包括LDL-C值≥190 mg/dL的人,队列2包括LDL-C值在160-190 mg/dL的人。所有随访的LDL-C值被提取到2019年12月31日。另外还提取了降脂治疗(LLT)的处方,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PSK-9型抑制剂。主要终点是队列1的LDL-C减少50%,队列2减少30%。
结果显示,在符合纳入标准的17591人中,5438人(30.9%)患有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队列1;37.9%为女性;测量LDL-C时平均年龄为32.6[SD,5.1]岁),12513人(71.1%)患有中度高胆固醇血症(队列2;39.8%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2.7[SD,5.1]岁)。在队列1中,在7.8(IQR,4.5-11.4)年的中位随访中,1638人(30.1%)实现了至少50%的LDL-C降低(27.2%的女性与31.9%的男性;P < .001)。
但年轻人不太可能实现50%的LDL-C降低(例如,20-24岁,24.9%;35-39岁,33.0%;P < .001的趋势)。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LDL-C为152.9(SD,51.2)mg/dL,1271名患者(23.4%)的最后一次LDL-C值≥190mg/dL或更高。
总的来说,48.5%的人开了LLT,包括77.5%的人实现了至少50%的LDL-C降低,而36.0%的人没有(P < .001);与男性相比,女性开LLT的频率较低(43.7% vs 51.5%;P < .001)。
20-39岁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成年人中LDL-C的纵向变化
在队列2中,在中位数7.7(IQR,4.3-11.1)年的随访中,4515人(36.1%)实现了至少30%的LDL-C降低,3800人(30.4%)的最后LDL-C值为160mg/dL或更高。只有20.0%的人接受了LLT(14.9%的女性与23.4%的男性;P < .001)。
综上,使用降脂药能使更多年轻人实现血脂降低的目标。
参考文献:
Management of Severe and Moderate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Young Women and Men.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5, 2021. doi:10.1001/jamacardio.2021.4983
擅长领域: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顽固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的诊治,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肾上腺危象、甲亢危象、垂体危象、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等危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癫痫、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痴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深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医家传。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万友生、丁泽民、沈绍功、施奠邦、薛伯寿教授等。近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完成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活血化瘀学说和中医养生保健。荣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优秀学术成果奖、美国纽约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擅长治疗: (1)女性继发性不孕、内分泌紊乱、暗疮色斑、卵巢早衰、性冷漠、抑郁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围绝经期综合征。 (2)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或便秘、反复感冒、久咳、多汗、夜啼、遗尿、湿疹、荨麻疹、皮炎、疝气。 (3)男性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不育、原因不明发热、胃肠肝胆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口腔溃疡、痤疮、鼻咽中耳炎、肿瘤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