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全国冠心病介入诊疗数据通报

2012-03-06 04:0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表示,我国PCI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有质的飞跃。

  3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是本次论坛大会主席之一,他表示我国PCI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有质的飞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

  从关注数量到数据的纵合

  霍勇教授说,“全国心血管医师应从宏观上更关注数量到数据的纵合,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将公布我国介入领域的相关数据。规范的结果是提高,我们公布的数据不光是介入例数,还包括并发症数量,介入手术的即刻成功率、病人的远期预后情况。相对于数量,数据包含了更多更深的容,这也是广大医师比较关注的。”

  我国PCI技术发展迅速

  霍勇教授介绍,我国PCI技术,也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迅速,近10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30%。2009年我国共完成PCI治疗22.3万例,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完成PCI病例总数为28.5万例,总死亡病例数为891例,死亡率为0.31%。2011年为33.3万例 该数据来自三个部分病例数的总和,即网上注册病例数、经核实的介入治疗中心实际完成病例数的漏报数和部队系统所完成的病例数。

  “目前,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国内已与国际接轨。”霍勇教授表示,随着PCI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和从这种治疗手段发展中获益的病例数稳步增加,手术的质量也得到了逐步提高,特别是手术量较大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介入治疗的病变类型和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与国的差距已微乎其微。

  进行资质审核 严把准入关

  霍勇教授总结到,根据2010年临床诊断表现,我国介入手术适应证的构成比相对较为合理,接受介入治疗的大部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然而,与世界各国相比,在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所占的56%的比率是非常高的,一般国家该比率都在30%左右。我国的比率之所以高出这么多,与我国的临床实践有关。我国确实有许多医院对病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较宽,而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率较低。

  目前我国对该技术的评价仍多以例数为主,对完成质量的关注仍有欠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开展的介入手术,40%未使患者获益。中国虽无此方面的具体数据,但也存在技术滥用的可能。介入治疗急需制定相关的认证制度,进行资质审核,严把准入关。

(责任编辑:林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成功住院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