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律失常有时不需要治疗

2010-09-07 05:2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跳动着的脏器。心脏停跳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正常情况下,心脏按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运动后或休息时(包括睡眠),心跳次数会有所增减。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起源异常或传导路径发生问题导致的心跳不规则。<br><br>

  ★若患者无心律失常所致的不适症状,且经医生判断该心律失常不会导致其发生危险,则“无需治疗”

  ★若医生评估后认为,该心律失常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必须治疗”

  ★介于两者之间的临床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

  生活实例

  60岁的林阿姨一周前参加了退休职工体检,查心电图时发现有早搏,医生建议她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前两天,她去医院就诊,做了一次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今天,她去医院拿报告,当她看到报告上写着“24小时内见120个房性早搏、偶见室早”时,顿时慌了神。那么多早搏,岂不要命?谁知医生却说,没啥关系,也不需要吃药。

  45岁的张先生因胸闷不适去医院就诊,查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医生建议他做一次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昨天,张先生正在上班,意外地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是发现他有严重心律失常,让他立即去医院就诊。张先生不敢迟疑,连忙打车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他的24小时心电图监测中有多次窦性停搏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听到这话,张先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庆幸自己“命大”。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很多疑问了:林阿姨明明有心律失常,为啥不需要治疗?张先生做了心电图,为啥查不出他有严重心律失常?到底哪些心律失常需要治疗,哪些不需要治疗?心电图与24小时心电监测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且听医生的分析。

  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跳动着的脏器。心脏停跳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正常情况下,心脏按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运动后或休息时(包括睡眠),心跳次数会有所增减。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起源异常或传导路径发生问题导致的心跳不规则。

  分类:包括缓慢、快速两大类

  心律失常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缓慢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低下(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在传导路径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阻滞)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心跳过慢,患者可有因心跳过慢所致的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

  快速心律失常可分为早搏、心动过速及颤动三大类。它们又都可以再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房性(来自心房)和室性(来自心室)两种。主要表现为心跳过快,患者通常会有心慌、胸闷、脉搏不整齐等不适感觉,严重者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可长可短,有些很短暂(仅数秒钟),有些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有些则一直持续(如持续性心房颤动)。

  与诊断其他疾病不同,验血、超声、拍片和CT等检查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都无济于事。医生诊断心律失常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心电图。

  检出:24小时心电图最“准”

  心律失常通常会引起心慌、胸闷、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猝死。常规心电图由于监测时间很短(数分钟),故对发作时间很短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不高,往往等患者赶到医院时,心律失常已经自行终止,再做心电图时,已经正常。只有心律失常发作很频繁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常规心电图才能够检出。

  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是用仪器记录下患者在检查当天(24小时内)的所有心跳情况。该检查能显着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尽管从理论上说,24小时心电图监测比常规心电图“准”,但由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简便、快速,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筛查心律失常的手段。

  原则:先评估,后处理

  经检查发现有心律失常,是不是都需要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

  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一是避免因严重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心室颤动导致猝死),二是缓解心律失常引起的不适症状。

  通常,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与否,以及心律失常是否引起不适症状等因素,可将心律失常分成三类:一类是“无需治疗”的,一类是需要“适当治疗”的,还有一类是“非治不可”的。

  若患者无心律失常所致的不适症状,且经医生判断该心律失常不会导致其发生危险,则“无需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而言,治疗的意义不大,药物本身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远大于其带来的益处。在临床上,这部分患者占大多数。

  若医生评估后认为,该心律失常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患者自身没有任何感觉,也“必须治疗”。

  介于两者之间的临床情况,如心律失常不严重(如房早、室早、窦缓等),但患者有不适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以缓解症状。

  处理:因“人”因“病”制宜

  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或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1.早搏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早搏两类。若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而患者在发生早搏时,也无明显不适,无论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通常都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若早搏引起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则可以选择普罗帕酮(心律平)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早搏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则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多选择胺碘酮)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患者在被发现有早搏之前,并无不适,但当被告之存在早搏后,则会“突然”出现很多不适。加之个别医生的不恰当解释,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这些患者会经常摸自己的脉搏,并对身体的感觉变得很敏感。此时的治疗,除针对早搏本身外,重点应放在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甚至是抗焦虑治疗上。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心律失常
擅长心律失常专家更多
  • 马坚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擅长领域:经导管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 樊冰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领域: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 周达新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领域: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