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两难

2015-10-21 17:16:4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以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四个方面,要想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就必须全面调节这四方面发病机制,这就需要整合调节。但所有抗心律失常西药都只能作用于一到两种发病机理,比如有的药物只能通过调整离子通道来调节心肌细胞代谢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越来越多,如心律平、慢心律、倍他乐克和胺碘酮等,医生和患者似乎在用药方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由于作用局限,副作用大,在临床上应用起来,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作用单一有局限性

  我们知道,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以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四个方面,要想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就必须全面调节这四方面发病机制,这就需要整合调节。但所有抗心律失常西药都只能作用于一到两种发病机理,比如有的药物只能通过调整离子通道来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有的药物仅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都不能实现整合调节,治疗作用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有或轻或重的毒副作用,它们的有效治疗剂量与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治疗心律失常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剂量与出现副作用的用药剂量非常接近,用量不足时控制不住心律失常,用足量了就会出现副作用,很难控制。如常用于房颤治疗的胺碘酮对肺、甲状腺、肝等器官均可造成损害,治疗早搏的心律平可以引起口干、舌唇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模糊,还有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了心律失常但却增加了死亡率。

  引发新的心律失常

  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有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这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抗心律失常西药还有可能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如治疗心动过速的倍他乐克可以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胺碘酮还可以引发心脏停博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对此,心内科的专家指出,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使用过程中,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6%~36%,这一点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抗心律失常的西药虽然种类繁多,但毒副作用却日益明显,一面是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面是巨大的用药风险,所以,用药,还是不用药?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面临着哈姆雷特式的两难困境。而且,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至今还没有找到能有效治疗的西药,这更使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两难境地凸显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具备整合调节优势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才能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安全的最佳选择,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