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轮冷空气之后,广州迎来了年后的第一次暖和天气,而各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也迎来了又一个“旺季”,心血管内科专家提醒,春季也是血管类疾病高发的季节,除了高血压外,市民更应关注“悄无声息”的高血脂,因为高血脂正是引起动脉硬化等一系列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气候温暖为何心血管病也多发?
专家表示,温差大,心血管病人很容易发病。简单来说,人体适应了暖和天气后,气温突然又冷了,人的反应跟不上,尤其是自身调节功能差的人。
现在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已经比较高,很多人家中还备有血压计,随时监控自己的血压,大部分患者都有遵医嘱坚持服药控制的习惯。但对于危害不下于高血压的高血脂,大部分市民都认识不足,在需要服药降血脂时往往比较抗拒。
其实高血脂正是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能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血脂在动脉壁上沉积,就可能逐渐堵塞血管,令血流变慢,严重时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减少,饮食习惯偏向高油、高脂、高蛋白,体型偏胖的人越来越多,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持续走高。
怎样发现高血脂?
有些高血压的人会时不时出现头晕、头胀等感觉,但几乎所有的高血脂患者都不会有感觉,往往一经发现已经很严重。那么,平时有什么办法可以及时发现潜伏的高血脂呢?
“定期体检是最为牢靠的办法。”专家说,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安排一年一次的体检,但即使没有单位提供体检,个人也应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检。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时,对一长串的专业名词“犯晕”,尤其是血液检测中光涉及血脂的就有很多项,大部分人只关注“甘油三酯”,其实比甘油三酯更重要的指标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两者是有关胆固醇的指标,欧美长达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这两项指标的异常对血脂异常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清蛋白之一,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也被认为是“血管清道夫”,因此这个指标略为偏高问题不大,反倒是偏低要引起警惕。
另外还有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的作用接近于高密度脂蛋白,而载脂蛋白B的作用则近于低密度脂蛋白。但目前对这两者还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两个指标只是参考指标,不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那么重要。
除了明确的体检外,如果发现上眼睑内有轻微的皮肤突起,类似于油脂团块的样子,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血脂,这很可能是高血脂的一大提示。
高血脂可防可控饮食要注意
心血管专家说,高血脂其实是可防可控的。高血脂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而大部分时候,这种症状的出现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脂的最重要诱因是多吃少动,尤其是高油、高糖、高蛋白摄入过多,当人体的运动量不足以代谢这些能量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高血脂。
现在,很多人都会注意食物少油少盐,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糖分、蛋白质和油分都能转化成脂肪,因为脂肪是最高效的能量储存方式,所以只要摄入的能量代谢不掉都会被转化为脂肪,光少吃油腻是不够的。
动物内脏含有高胆固醇很多人都知道,但潘琪宏提醒,除了动物内脏以外,无鳞或少鳞的鱼,比如鱿鱼、乌贼、带鱼等也都是高胆固醇的,过量食用都不好。而对于“少吃”的概念,人们也往往有误区,常遇到病人抱怨自己明明吃得不如以前多,却出现了“三高”,还有人称自己“喝水都胖”,其实很多人以前可能运动或体力劳动比较多,那么多吃些也能代谢掉,保持身体平衡,现在虽然吃得不如以前多,但运动和劳动更少,多余能量都被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了,也就容易引起“三高”。因此“少吃多动”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让你远离“三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过去很多人有心脑血管疾病表现的时候,经检查才得知患上了此种疾病,猝死的风险大,像是病人睡眠中“隐身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