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我国仅1.7%的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

2013-03-16 01:12:13新华网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关专家日前指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仅为1.7%。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血管流行病”。有关专家日前指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仅为1.7%。

  调查表明,在我国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中,心房颤动患者所占比例接近一成。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比不伴有房颤的人高出5倍。

  “房颤诱发的脑卒中是可预防、可干预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指出,“房颤新的治疗理念已把降低死亡率作为核心,而抗凝治疗已被证实是降低其卒中及死亡率的关键,然而中国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却不容乐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认为,我国房颤抗凝治疗开展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医患认知的误区,也有药物自身的问题:一是医患“谈出血而色变”,不能理性看待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二是现有药物的局限性造成患者依从性不佳。

  胡大一介绍,日前获批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将为近千万国内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提供新选择。欧洲心脏病学会公布的2012年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这一新药推荐为房颤抗凝的一线药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马长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内科

马长生,男,1963年11月生,河南上蔡人。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JCE、Europace、JICE、 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临床实效研究,擅长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在国内最早开展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曾协助国内200余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培养了大批介入治疗专业人才。发表论文730篇(其中SCI收录101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和《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在国内有广泛影响。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心律分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