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内科专家葛均波:腰围也是“健康指数”

2012-09-28 14:30:21家庭用药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目前,真正有“腰围意识”的人并不多。一项调查显示,在腹型肥胖的人群中,只有5%~6%的人知道这样的身材还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危险。

  腰围,也是“健康指数”

  葛均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就进入“肥胖大军”,要特别当心心脏病的出现。

  如何正确测量腰围

  1.脱掉外衣并松开皮带;

  2.用软尺测量胸腔下和脐上中点位置的周长;

  3.在呼气时进行测量;

  4.记录测量值。

  目前,真正有“腰围意识”的人并不多。一项调查显示,在腹型肥胖的人群中,只有5%~6%的人知道这样的身材还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危险。腰围,已不仅仅是衡量美丽的标准,还是健康与否的标志。

  腹型肥胖的人出现心脏病急性意外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许多。据《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报道,腹型肥胖的男性患心脏病的概率要比其他男性高42%,而腰围肥大的女性患心脏病的概率通常比其他女性高44%。

  腰围可能是一种比体重更好的心脏病风险的预测指标。而目前只有60%的医生了解腹型肥胖是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超过80%的患者未被医生测量过腰围,68%的患者只通过称体重来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只有5%的人通过测量腰围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提醒各位,要经常关注自己的腰围,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腰围的增长。

  为何肚子上的脂肪危害更甚

  和体内其他部位的脂肪相比,腰部脂肪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一旦腹腔内脂肪积蓄过多,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血液,造成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导致血管腔变窄、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腹部脂肪多,会引起脂肪代谢异常,导致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还会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糖尿病。而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等都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说肥胖是心血管健康的一大杀手,那么腹型肥胖则是杀手手中的利刃,给予心血管健康致命的一击。

  瘦腰好办法:

  合理运动+健康饮食

  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男性腰围上限是102厘米、女性为88厘米。由于中国人体型较西方人偏瘦,所以腰围上限相应下降为,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如果腰围超过了这个上限,就属于腹型肥胖了,除了定期接受体检外,还需要采取“瘦腰”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腹型肥胖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外,大多数人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当,长期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不平衡所致,所以“瘦腰”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运动和健康饮食。

  腹型肥胖者每天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远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低盐饮食,还要戒烟限酒。

  葛均波,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脏病学家。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林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葛均波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葛均波,男,教授,心内科主任,196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1979年-1984年就读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及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批准,葛均波博士继续留在德国深造。于1993年跟随其导师来到Essen大学医学院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年4月回国。现为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社会任职: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医卫工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FESC)院士,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SCAI的BoardofTrustee成员。还被聘为德国Essen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军区总院荣誉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荣誉顾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学术顾问。主要学术成果:在国际杂志发表了300多篇论文,近1/3被SCI收录。主编有关著作2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参编专著16本,参编多部教材。目前承担数项重要课题,为国家211工程项目负责人之一;上海临床医学中心负责人之一;国家863计划项目(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应用的研制和开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炎症感染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医学发展重点基金研究课题(疑难高危冠心病诊疗优化方案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血管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并有国家教委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课题、特聘教授配套课题等,还负责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课题冠心病部分的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的工作,为国际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心肌肌桥血流特点的新发现改变了目前对有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方法被邀请转播到美国TCT,日本TOPIC,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议和国内多个介入会议。勇于开拓,不断引入新技术,开创了国内首例经桡动脉的门诊病人冠脉造影。联合心外科的冠脉搭桥技术,为高龄、高危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杂交冠脉血运重建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冠状动脉旋磨技术。在上海地区建立了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开创了上海市24小时急症PTCA的先河。从“绿色通道”开通以来,已成功救治近千例急性心梗病人。几个第一:首次开展了上海地区也是“唯一”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全国首例高频旋磨术;上海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术;首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脑缺血;首例经桡动脉门诊冠状动脉造影。国际交流情况: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意大利米兰医学中心成功主办了五届东方国际介入心脏病,吸引国际上30几个国家的教授及学者与会交流,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介入盛会。为推动介入性心脏病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过去数年中曾被多次丹麦、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英国、美国、韩国、德国的多所大学,欧洲心脏病学会,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国际超声大会,国际冠心病大会及国内多所大学和大会邀请做专题报告。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方法被邀请转播到美国TCT,日本TOPIC,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议和国内多个介入会议。获得的荣誉:所研课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的影响及其诊治”获2003年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二等奖;“心肌桥的基础研究及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作用”获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衰的研究”获2005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血管内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获200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衰的研究”获2005年中华医学奖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新世纪首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2001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八届“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行政记大功,2002年上海市科技英才,上海市卫生系统学习标兵,中德医学会杰出贡献奖,2004年年度中国科技青年,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委统战部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9月获“九三学社优秀社员”。2006年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