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动脉夹层瘤 动脉硬化的苦果

2010-05-02 05:0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动脉夹层瘤以前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但随着高血压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增多,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日趋年轻化。患者多因长期大量抽烟、喝酒、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不良不知不觉中产生动脉血管病变。

  提醒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易长“瘤”

  动脉夹层瘤是血管瘤的一种,它是动脉血管壁薄弱部分形成的一种囊性扩张。人的血管壁是由内膜、中层及外膜构成的,动脉夹层就是在主动脉中层发生的一种病变,它是在血流的冲击下由于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破损口进入到中层而形成的血管囊肿,如果因血压升高等原因导致它向血管壁外破裂,将会大量出血。因为主动脉是人体中最大的血管,无论是胸腔、腹腔等哪一个部位破裂,都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动脉夹层瘤以前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但随着高血压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增多,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日趋年轻化。患者多因长期大量抽烟、喝酒、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不良不知不觉中产生动脉血管病变。

  本来人的血管是很有弹性的,但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在部分人身上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变差,部分薄弱环节就易出现囊性扩张。这就好比在某一段动脉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血压控制不好,随时都可能被“引爆”。

  检查 B超排查是首选

  一般出现疼痛说明动脉夹层已破裂,如果血管没完全破裂,还有得救。但若拖的时间太长,血管完全“爆开”就难以保命了。但动脉夹层破裂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如腹动脉夹层破裂就易被误为肾绞痛或急性阑尾炎、胃穿孔等。因为其病变血管靠近背部椎骨,痛起来向背部辐射和特别跟肾结石、肾绞痛有些类似,特别是本身又查出肾结石的患者,更容易被误诊。他建议,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胸背或腹部等游走性疼痛,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应排查是否可有动脉夹层破裂的可能。

  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很多都无明显症状,需要很细心的观察或做B超才能发现。近年来,不少单位组织体检,不时也会在B超中“揪出”一些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这类已确诊但目前仍未有明显病症的患者日常应控制好血压,并且定期检查夹层有无变化;一旦出现剧烈腹痛胸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第一时间排查是否因动脉夹层破裂所致。

  比较瘦的人如果摸肚子发现有跟脉动相一致的明显搏动位置,就可做简单便宜的B超进行排除。他指出,虽然cT的诊断率很高,但并非所有患者一上来就得做CT,因为B超诊断率也可高达80%~90%,可列为排查的首选。除非是平常有胀气的患者,肠中的胀气会影响到B超的回声和判断效果,才有必须做CT确诊。

  治疗 直径超过4厘米需做手术

  不少在体检中查出动脉夹层瘤的患者在了解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后,都会感到十分不安,并要求医生为他们“拆弹”。其实不同程度的患者应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动手术。

  成人若瘤体直径在3~4厘米以下,则只需控制血压并定期观察跟进,无需手术。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瘤体直径超过4厘米,才需考虑手术。

  据了解,传统的手术一般是将发生了囊性扩张的那段血管切除,换上一段人工血管,但这种手术创伤大、风险也大。近十多年来,随着微创的腔内治疗技术的出现使得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大大降低,以这种方式在病变动脉段放置支架已成为治疗的首选。特别对合并有多种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疗法更为保险。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脑动脉硬化症
  • 通脉颗粒

    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详细]

    去看看 ¥0.0
  • 尼麦角林片

    1.改善脑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 2.急性和慢性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雷诺氏综合征、其它末梢循环不良症状)。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详细]

    去看看 ¥8.37
擅长脑动脉硬化症专家更多
  • 黄立武主任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以补益脾肾,补气行血,养心安神法治疗各种老年病。

  • 胡世平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任医师、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深圳市名中医、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常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脑动脉硬化症、胃肠疾病、男性功能障碍、女子不孕症及脉管炎、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周围血管疾病,创立了“肝敷康”穴位敷贴的内病外治法,对慢性乙肝有显著疗效。开发研制了治疗乙肝的国家级新药(国药准字B20020282号)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新药(豫卫药健字Z35号),研制了“柴芪益肝颗粒”、“通脉灵”、“溶栓通络丸”等协定方院内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两次,发表学术论文36篇,主编医学专著5部。

  • 孙德利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擅长领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脑动脉硬化症、中风后遗症、面瘫、失眠、眩晕、耳鸣耳聋;高脂血症、肥胖症、疲劳综合症、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慢支、哮喘和肿瘤化疗副作用的防治。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