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专题制作 > 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 正文

珍藏学科历史,铸造传世经典——中国心血管博物馆藏品征集(CCMC)工程召集新闻发布会

2016-05-29 18:52:31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16年5月28日下午16时许,中国心血管博物馆藏品征集(CCMC)工程召集令——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世博中心4楼的新闻中心举行。

  2016年5月28日下午16时许,中国心血管博物馆藏品征集(CCMC)工程召集令——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世博中心4楼的新闻中心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出席本次会议。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十几家媒体和心血管领域医药企业嘉宾共同参加新闻发布会。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共同表示,希望通过中国心血管博物馆藏品征集工程能够为藏品捐赠、素材/线索提供以及博物馆筹建给出宝贵的建议,并为博物馆的具体建设与宣传工作增添一份助力。

_K9D8678

  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呈现学科完整的发展全貌

  发布会上,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阐述了建设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初衷和意义。他表示,中国的心血管学科起步于上世纪5、60年代,随着80年代介入心脏病学的兴起,更是大力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病学的高速发。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心血管医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诞生了许多心血管病学重要的成就。如何记录和传承这些历史是摆在心血管学科工作者面前极其重要的课题。因此,创造一个新平台来收集和呈现历史至关重要。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为了抢救并珍藏学科重要的资料,厘清学科初创、成型、发展、成熟的脉络,搜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物,为前辈所做的贡献进行整理,最终呈现给心血管学科一个完整的学科发展全貌。

_K9D0357

  葛均波院士介绍,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将集心血管病学专业和心脏科普知识为一体,面向医学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团体开放,促进心血管医学专业人士和公众对中国心血管医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教育;通过前人的艰苦工作和辉煌成绩,激励并启发青年医师积极向前;融合历史和发展,为公众提供高素质的教育及文化活动,增进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因此,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为了鉴昔知今、承前启后。为了留存中国心血管学科的历史,也为了学科的传承和未来,葛院士呼吁全国心血管领域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努力把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建设好。

  CCMC工程——系统地开展藏品征集工作,众志成城共襄盛举

  霍勇教授强调,心血管学科需要历史,也需要展示历史,而历史需要经历和见证过历史的老专家帮助,随着老一辈专家年事渐高,因此感到时间紧迫。之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想要创建一个展示历史平台的博物馆是一种奢望。随着2015年12月28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苏州工业园区姑苏会成立,回顾历史、整理历史变成了可能,因此建设中国心血管博物馆成为联盟的责任和使命。博物馆坐落于姑苏会中国心脏之家的第一层,在建设方面分为三个轴线,主轴贯穿整个心血管学科发展史,从心血管学科的产生开始,之后为每个阶段的大事记;副轴之一是从各个专业,如心血管亚专科的介入、高血压心衰等;副轴之二是从各个区域,如北京、上海,东北/西北、各省市自治区等;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心血管领域学术组织的展示,以及面对公众的心血管健康教育方面,如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鼓励更多医学生报考心血管专业,对中学生、高中生进行健康教育,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医学,从而对整个专业到社会文化有帮助,这是目前对博物馆的设想。

霍勇

  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目前进入了启动、筹集、征集展品阶段。筹集一方面希望从老专家、各学科、各区域、各专业入手,号召心血管医师参与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更希望从媒体、企业、 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收集信息并获得一些藏品。征集的藏品既要有文字内容,也需要具体实物,如第一个球囊导管,第一个心脏起搏器等。征集方式可以是无偿提供,也可以是有偿购买,还可以是拍照留存,对藏品的意义会有专门的业内描述。目前我们开站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如今天的发布会,如老专家的访谈等,并希望专家、媒体、企业等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客观地还原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从展品的收藏、到展示、再到维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以前未明的以及新发现,也包括学科发展,记录历史同时也要保存现在,现在也会成为历史。霍勇教授最后表示,一个学科历史收集很重要,中国心血管博物的建设,可以说凝结了数代心血管医者和企业的成就,并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昭示中国心血管病学踏入了全新的时代。目前,联盟已经发放了征集函,也收到了一些专家的反馈信息,虽然博物馆的建设会有困难,但我们要有信心,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建设好中国心血管博物馆。

  最后,在媒体提问阶段,《门诊》杂志就“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否要经历长时间的检验和证明之后才能进入博物馆?”这一问题进行提问,葛均波院士回答表示,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有很多产品在那个阶段应用是非常好的,但经过历史证明可能是错的;在初期阶段是好的,但又会被新的产品代替,这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如乐普的支架2000年开始做临床试验,2002年9月22日在中国上市,经过5年基本被新的产品代替。如“酞胺哌啶酮(反应停)可以导致海豹儿,这个药物放进博物馆,就是记录一个事实。因此,创新产品需要经过时间检验,但并不代表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在那个阶段具有意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