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重拳出击,击退阿司匹林“抵抗”

2007-11-25 01:26:00现代健康网
栏目关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意味着其他血管可能已经存在相同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初始发生在青少年阶段,但真正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等的严重后果却在中年以后。由于斑块的破裂是瞬间发生的,血栓的形成是在数十秒内发生的,所以很多病人可能多年毫无症状,却在瞬间或数十秒中突发致残甚至致死。

  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直至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疾病发生的先期主要是存在导致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糖尿病等;中期是斑块的快速增长,甚至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最后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大量的研究证明,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以及心绞痛、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往往异常,表现为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血浆β脂蛋白水平增高(此值反映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强,血小板寿命缩短,更新加快),这与粥样病变处微血栓形成有关。冠脉循环内一过性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增强是冠状动脉痉挛发作和持续存在的因素。实验表明,血小板微栓可引起暂时性微循环闭塞和组织损伤,血小板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可刺激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使其大量增殖和吞噬脂质,促进粥样硬化形成,心肌小动脉内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血小板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动脉血栓的产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主要因素。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医生一般都会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栓塞。但有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无明显效果,即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据文献报道,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在8%~45%之间。阿司匹林抵抗使许多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未能获益于阿司匹林的保护效应,反而增加了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抵抗病人在随访5年中有较高恶性结果出现,较不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病人高危结果发生率高出1.8倍,发生心肌梗塞危险性增加2倍,心血管死亡危险性高出3.5倍。

  针对阿司匹林抵抗,目前有以下3种对策:

  1.加大阿司匹林用量,但医学界普遍认为此举不一定能增加其抗血小板的作用。此外,加大阿司匹林剂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严重肝损害等等,所以不推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2.加用具有其他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如二磷酸腺苷(ADP)抑制剂、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这样虽能明显增加疗效,但副作用也可能明显增加,日治疗费用也大幅增加。

  3.加用具有其他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中成药,这是较好的选择。天士力集团的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调脂和抗氧化的功效,可以降低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不同。最近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状态,总有效率为85%,减低血小板聚集率,平均降幅为51.57%,随访9个月,未发现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未发现消化道出血病例。可见,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加用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与纠正作用,可有效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二级预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